網狀內皮增生病是由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癥病毒引起的一種腫瘤性傳染病,病雞表現為貧血、消瘦,生長緩慢等。病理解剖特點是肝臟、腸道、心臟和其他器管有淋巴瘤,胸腺和法氏囊萎縮,腺胃炎。
一、病原學
本病毒為反轉錄病毒,但在免疫特性、形態結構上均與禽白血病病毒不同。病毒顆粒直徑為100納米,表面突起長約6納米,直徑約10納米。核酸類型為單股 RNA,完整復制的單鏈RNA基因組為9.1Kb左右。本病毒的分離株有明顯一致的抗原性,屬于同一血清型。但抗原性與致病力有差異。
二、流行病學
易感動物包括火雞、雞、鴨、鵝和鵪鶉,其中火雞最常見。在商品雞中多散發。傳染源為患病禽,可從口、眼分泌物及糞便中排出病毒,通過水平傳播給易感禽,也可通過垂直傳播發生。另外,通過生物制品也可造成本病的傳播。
三、癥狀和病理
1.急性網狀細胞腫瘤 本病是由不完全復制T株病毒引起的。潛伏期最短的為3天,死亡常發生在感染后的6~12天,新生雛雞或火雞感染后由于發病急,很少見到臨床癥狀即死亡,死亡率可達100%。剖檢變化為病禽肝、脾腫大,并伴有局灶性或彌漫性浸潤病變。病變也常見于胰臟、性腺、心和腎臟等。組織學變化的一般特征是大的空泡狀細胞或原始間質細胞的浸潤和增生。
2.矮小綜合征 它是用于稱呼與完全復制的網狀內皮組織增殖癥病毒感染有關的幾種非腫瘤性疾病,癥狀是感染禽消耗飼料不少,但生長發育受阻,瘦小,有些雞羽毛發育異常。病禽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低下。病變包括矮小,胸腺和法氏囊萎縮,外周神經腫大,羽毛發育異常,腺胃炎,腸炎,肝、脾壞死和外周神經腫大。
3.慢性腫瘤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疾病:雞法氏囊淋巴瘤、雞非法氏囊淋巴瘤(病禽胸腺、心、肝和脾均可形成腫瘤)、火雞淋巴瘤(包括肝、腸和其他內臟器官的淋巴瘤)、其他淋巴瘤、復合型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