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環境因素是異常復雜,不論人為或自然因素,各種方式,經不同的途徑,對孵化造成一定的作用和影響,這種干擾或妨害胚胎正常發育,引起胚胎死亡率增高,孵化率 下降的過程為“應激”,而引起應激的有害因素為“應激原”。為穩定生產提高孵化率,應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和防止有害因素。
一、 種蛋的運輸、碼盤、熏蒸、儲存、預溫和洗蛋:
1. 運輸、碼盤和熏蒸: 種蛋運輸過程中要防止受熱、寒、受淋、受顛簸。到孵化場后及時卸車、碼盤。碼盤時要洗手消毒,碼完后要及時用3X濃度甲醛熏蒸30分鐘,特別是夏季、冬季應注意每天中午熏蒸期間設專人操作,直至熏蒸完畢,及時排氣,并存入空調蛋庫中,不允許在熏蒸間過午、過夜。
2. 儲存和保管: 蛋庫必有空調機,保持恒溫,避免忽高忽底造成死胚率升高,濕度75-80%,防止失水過多,死胚率增高,夏季每天早晨和晚上各通風一次,保證空氣新鮮干凈,無賊風和異味,冬天中午通風一次,避免外界和室內溫差過大,造成中死胚率升高。春秋季可上午或下午各通風一次,蛋庫內每天消毒2次,每周1、5日2X 濃度熏蒸一次。儲存2-4天(不應超過7天)后,預溫、洗蛋、上孵。
3. 預溫夏季由于蛋庫溫度在18度以下,環境溫度高,種蛋預溫時出汗,造成死胚率升高,臭蛋增多,必須采取逐級預溫,防止溫差過大,種蛋出汗,可采取機器吹干的方法。
4. 洗蛋 一定根據蛋殼質量、季節、調節好洗蛋濃度、時間和水溫。一般次氯酸鈉1250PPM,在37度的溫度下洗滌15-20分鐘。夏季蛋殼較薄,可適當降低濃度,如用高濃度,洗出的蛋較白,而導致通透性加大,失重過大,造成死胚臭蛋增多,而影響孵化率。
5. 上孵前照蛋 一般在照蛋室照蛋,夏季照蛋室溫度較高,為防止熱應激,改為蛋庫內照蛋。
二、 涼蛋 夏季廳內溫度高,不易晾透, 涼蛋 過程中噴水一定根據廳內溫度、胚齡、種蛋質量,種蛋大小適當掌握,過多死胚增多,過少晾不透,死胚多。涼蛋時間以中間蛋眼臉感溫微溫為準,如果涼的時間過長,則外圍和底下的蛋太涼,對胚胎不利。如中間蛋涼不下來,可將中間蛋再打水一遍,也可隔一箱涼一箱,將車與車間拉開距離,但要防止賊風和穿堂風。
三、 照蛋和落盤 要在輕、穩、快、準的情況下,盡量縮短時間,提高效率,防止胚胎長時間停留,造成死胚增多,同時閉好門,防止賊風。落盤時雛盤中的蛋不要太擁擠,以利于散熱,減少死胚。
四、 廳內通風 根據實際環境溫、濕度通風、保溫,定時通風,保證充足氧氣。
五、 值班看機 看機人員應做好機器保養、調試等工作,值班時認真紀錄,機器出現故障時,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孵化前期注意保溫,后期注意散熱,必要時采取人工翻蛋等工作。
六、 熏蒸消毒 上孵熏蒸一定等水干后才能熏蒸,照完蛋、落完盤后必須立即熏蒸,以防止蛋內溫度升高,停機15-20分鐘對胚胎不利。熏蒸完后立即通風、排氣。孵化24-96小時的胚蛋嚴禁熏蒸。
七、 揀雛要及時 特別夏季,一定要適時揀雛,過早,毛不干,吸收不好,大肚雛多;過晚,易脫水,造成養殖前期死亡多。夏季存放雛箱每摞間留有空隙,并開窗排氣,由看機人員每1小時查看記錄一次,發現外界氣溫變化,變冷、起風等,隨時閉門窗,作好保溫、通風。
八、 衛生消毒 廳內每天一次消毒,每10天更換一次消毒劑品種,種蛋上孵前,照蛋、落盤、涼蛋,都會暴露于廳內的環境中,廳內環境中細菌、霉菌的存在會直接污染種蛋。整個孵化廳的衛生消毒工作必須規范,持之以恒,從各個環節避免對胚胎的應激,才能確保孵化率穩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