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桑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抗干旱在50mm降水的地區可以生存,250mm自然降水則可正常生長、開花、結實,完成生命周期。生長1年的幼苗在無灌溉沙漠區條件下栽植,成活率可達80%以上,高0.6m。耐嚴寒在-30℃可正常生長。耐貧瘠在沙漠區可正常生長,在貧瘠的土石質山區可正常開花結實,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桑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酸、纖維素,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其中氨基酸種類齊全,達到18種,占桑葉干物質的10%以上。
飼料桑葉、莖都可用作飼料,其消化率一般在80%左右,最高達95%,且具有很好的適口性,在同時提供各種飼草時,牛、羊、兔等動物總是首先吞食桑葉。
飼料桑加工利用桑葉和嫩莖用作家畜飼料,最簡單、最適用、成本最低的方法是直接刈割鮮食,也可以將干桑葉和嫩莖直接喂牛、羊,還可以將其曬干、粉碎與其他飼料配合使用。
當飼料桑長高至60-70cm,就可采用人工或機械平茬收獲枝葉,機械鍘斷至1-2cm長,曬干,機械粉碎成粉屑,粗蛋白的含量一般不低于18%,1kg飼料桑粉屑相當于2kg以上玉米的粗蛋白。半濕潤地區畝產干粉1.5t;半干旱地區可產0.8-1.0t;干旱地區,適當補充灌水同樣可達0.8-1.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