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雞室房屋之間應種植落葉喬木,起到夏天遮陽、冬天不影響采光的作用;其他空余場地和道路兩旁種植常綠樹木,既能形成有益的小氣候,也可起到相對的隔離作用。同時,場內各功能區布局應合理,符合生產管理和防疫、防火要求,便于流水作業,便于生產管理,以提高效率。場內各建筑物的布局應結合地形、地勢、水源、當地主風向等自然條件以及飼養場的近期和遠期規劃綜合考慮。
1.生產管理區
生產管理區包括飼養場管理人員的辦公室、接待室和車庫等。從防疫的角度發,管理區應建在飼養區外,自成一院,并與飼養區相距80米以上,其位置應設在飼養區的另一風流上。
2.生活區
養雞場不需要生活區,大型養雞場配套的生活區應位于飼養區的另一風流上,并與飼養區相距在100米以上。
3.飼養區
飼養區是飼養場的主體部分,它包括各種雞舍、飼料加工間(采用自配料的需要)、倉庫、獸醫室等。為了防疫需要,飼養區應是獨立、封閉的區域。
(1)飼養區的人口處應設更衣室、消毒間和消毒池。凡進入飼養區的人員應洗手、消毒、更衣、換膠鞋,工具也要消毒,車輛經消毒并通過消毒池后才能進入飼養區。
(2)飼養區內的道路分凈道和污道,污道為清糞道,兩道避免交叉。
(3)飼養區內各雞舍的設置,應根據常年主導風向,按孵化室(實行自繁的需要)、育雛舍、育成舍和成雞舍這一順序布置雞場建筑物,以減少雛雞發病機會,利于雞的轉群。雞場飼養區內,按規模大小、飼養批次不同分成幾個小區,區與區之間要相隔一定距離。每棟雞舍之間距離至少在15米以上,最好用綠化帶或水面相隔。
實施放養的雞場,育雛舍應設置在相對獨立的區域。整個放養場地應分成多個區塊,加圍網(欄)分隔,一般一群(一批)雞為一個區塊,配備相應的棲息棚。每個區塊應實施輪流休養期,可按區塊輪流放牧.使已經放牧過的區塊植被得到休養,以恢復生息。
(4)隔離舍、獸醫室、尸體處理設施及雞糞等污物處理場所。應設在飼養區下風向、地勢較低處。病雞隔離舍距離飼養區雞舍應在200米以上,病死雞無害化處理設施距離飼養區雞舍應在300米以上。
(5)出售雞和雞蛋裝運點、飼料或原料倉庫、集糞間等應設計在飼養區邊緣出口處,其中出售雞和雞蛋裝運點還應靠近成雞舍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