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和冬季經常出現高溫或低溫等極端天氣,這種環境下無疑給養殖業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針對雞群的飼養管理該如何應對高溫或低溫的極端天氣呢?
在高溫環境下要調整日糧結構。高溫使雞采食量和體能下降,可通過提高日糧濃度,增加飼喂次數的方法進行調整,適當提高蛋白質水平,改每日喂3次為4次,尤其要注重晚間一餐的飼喂,此時環境溫度低,雞喜采食,對提高產蛋率很有幫助。維生素c又稱抗應激因子,對緩解熱應激有良好的效果。維生素E有保護細胞膜防止氧化的作用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機能。在熱應激狀態下,蛋雞日糧中維生素E水平從10Iu提高到40~50Iu,產蛋率可提高1.5%~5.5%。要增加飲水量,在高溫情況下,體內水分隨熱量蒸發和呼吸排出損失嚴重。保證充足的清涼飲水,是防暑和調理生理功能的有效措施。要降低飼養密度,飼養密度過高,相對空間小,極易加重熱應激。到夏季應及時合理分群,適當減小飼養密度。要鎮靜解驚,鎮靜劑能降低中樞神經緊張度,可減緩熱應激反應。可用氯丙嗪、安定等。氯丙嗪在熱應激中不僅可降低雞基礎代謝率,減少活動和產熱量,維持熱平衡,且能促進采食,提高飼料利用率。注意遮陽降溫改進雞舍的遮陽、通風和隔熱設計,可安裝電風扇、水簾等降溫設備,雞舍周圍栽葡萄、葫蘆、絲瓜等植藤蔓綠色植物,既能收獲瓜果又遮陽蔽光,效果良好。
低溫環境下注意,通風口加設風斗,門窗掛簾,堵嚴墻壁孔洞和縫隙,避免賊風侵襲。小規模雞場可以采用火爐、火墻、煙道等更省資金的做法;較大規模雞場可采用水、汽、電等集中供暖,如熱風爐、水暖爐、電暖器等供暖設備。在低溫環境條件下,雞體熱能消耗大,應適當提高熱能飼料的比重;冬季晝短夜長,應增加一次夜間補飼。合理的光照控制雛雞剛出殼前3天需24小時光照,光照度為5~10勒克司。隨日齡增加,光照時間逐漸減少,每天減少1.5~2小時,到第15天后保持8小時,光照度降為5勒克斯左右。18周齡后臨近產蛋期,光照時間應逐漸增加至15-16小時,光照度恢復為10勒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