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雞群密度
目前,大部分養雞場雛雞育雛和肉雞飼養均采用網上或者地面平養,育雛傘供熱,往往只注意溫度,不注意密度。密度過大,雞群擁擠,采食不均,強者多食,弱者少食,結果造成前者超重,后者體輕而弱,使整個雛群發育不齊,易感疾病和啄解,死亡率增高。密度小雖有利于成活和雛雞發育,但不利于保溫,且不經濟。一般地面平養要求雛雞50~80只/m2,3~4周齡的肉用仔雞18~25只/m2,5 周齡到出欄9~12只/m2為宜。
二、注意飲水器是否正常
對于籠養雞舍要經常觀察自動飲水器是否正常出水,或者滴水、漏水,有破損及時檢修,防止因供水障礙導致雞只缺水或者供水不足而影響生產。
三、注意免疫后的反應
預防免疫后,獸醫技術人員要隨時觀察雞群免疫后的反應。如雞新城疫疫苗免疫后仍不斷出現新城疫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免疫后呼吸道癥狀反而加重,這些都說明免疫失敗,應盡快從多方面查找原因,采取補救措施。
四、注意空雞舍的管理
雞群轉出或淘汰后,雞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加強空舍期間管理,以減少、殺滅舍內潛在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隔斷上下批次間病原微生物傳播,為轉入雞群及周邊雞群提供安全的環境,在空舍時間(最少要達2周以上)保證的基礎上,重點要做好雞舍清理、沖洗、消毒等關鍵環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