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間廣東地區氣溫適宜,泥鰍病害少,長得快,產量高,成本低

吳玉勝的泥鰍塘規整,水源好,通過蝦鰍輪養,效益比單養高。
記者 吳耀華
吳玉勝從事水產養殖、收購20多年,從2014年開始養殖泥鰍,是當地最早養泥鰍的養殖戶。對于接觸的養殖新品種,吳玉勝并沒有道聽途說。而是親自去南安參觀泥鰍養殖場,向其他養殖戶學習養殖模式與病害防治,到其它泥鰍養殖區域了解市場,憑借多年的魚中資源優勢,咨詢華中、華東等地的收購批發商、終端銷售商。
謹慎進場
價低保持平常心
吳玉勝表示,從事水產這么多年,任何一個養殖品種,高利潤后面肯定引來養殖熱潮,價格下跌。“我選擇嘗試養殖泥鰍,是覺得泥鰍的養殖可持續性好,目前對蝦病害多,養殖成功率低,轉養新品種,是個不錯的選擇。”他說,今年春節過后,泥鰍的價格與去年對比,并不理想,但在他看來,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認為,泥鰍價格不好,原因主要有兩點:一,2016年冬天是暖冬,泥鰍正常吃料,長得快,導致存塘魚較多。二,養殖戶“追漲殺跌”的心理。“其實年前泥鰍價格利潤算是不錯了,但許多養殖戶不肯賣,還想要高價,導致年后池塘堆積了許多魚,養殖戶開始拋售,價格遠低于預期。”
不過吳玉勝認為,市場行情是波動起伏的,泥鰍的消費市場較為穩定,等部分養殖戶出魚后,價格會有所回升。
吳玉勝如今有兩口塘養泥鰍,共17畝。一口9畝,一口8畝。兩口池塘均是2016年9月13日投苗,養殖密度為7萬條/畝。2017年2月18日,分兩批出了一口塘的泥鰍,共3.6萬斤,均價是8.1元/斤。
“因為種苗成本高及養殖期間水溫高,換水不便導致部分泥鰍死亡,養殖成本高些,6.5元/斤,料比1.3。”他說,但他對賣魚的價格還是較為滿意。“有錢賺就是好事,可以等待高價,如果不能對市場有較好的預判,最好還是趁有利潤早點賣魚變現。”
魚蝦間養
后期多施有益菌
吳玉勝認為,廣東的泥鰍養殖畝產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我們的泥鰍投苗密度不算高,5-7萬尾/畝,畝產量一般是3000多斤。實際上,有的地區的養殖戶,已經嘗試投苗密度10萬尾/畝,也養殖成功。”他表示,高密度養殖,是降低養殖成本的重要手段,泥鰍雖然比對蝦容易養,但高密度養殖,肯定會帶來水質更易惡化、病害增加等問題,這對養殖戶的池塘條件及養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養殖戶要審視自身的條件和技術,充分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技術能力,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嘗試最好。”吳玉勝指出,泥鰍養殖,平時要定期潑灑有益微生物調節水質改善池塘底質,而到了養殖后期,更要多下有益菌及注意底改。
吳玉勝打算將已經出完泥鰍的池塘轉養對蝦。“對蝦和泥鰍是兩個不同類別品種,致病菌有差異,輪流養殖,改變池塘環境,病菌也不容易暴發,減少病害。”他反映,有的殖戶認為池塘轉養殖泥鰍后底質過肥,再養回對蝦,水質不好控制,對蝦養殖成功率低。“這還是要歸根于養殖戶對水質及池塘底質的調控。”
由于近期泥鰍價格低,養殖戶投苗積極性差,泥鰍苗價格便宜。吳玉勝建議養殖戶可以做差異性生產養殖,多投放些苗,提高產量,增加養殖效益。
吳玉勝表示,泥鰍養殖成數最高的時間是在9-10月投苗,春節前后出售。在這期間,廣東地區的氣溫適宜,相比夏季病害少,泥鰍容易養,又長得快,產量高,成本低。“建議廣東的養殖戶抓住這個有利養殖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