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秋季青蝦與魚種混養每畝純利潤能達六千元

                編輯:史勇   時間:2018-05-29   瀏覽:

                青蝦歷來是太倉地區池塘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近幾年,由于受青蝦種質退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其規格偏小、產量不高,效益提升十分緩慢。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技術推廣部門在大力引進和示范推廣“太湖一號”青蝦這一新品種的同時,廣大養殖戶也紛紛開始探索青蝦與其他品種混養的模式。沙溪鎮項橋村漁業科技示范戶陳惠林就是在技術指導員的幫助下,開展了一茬春蝦養殖和一茬秋蝦與魚種混養的試驗,經過兩年的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筆者現將其開展的秋蝦與魚種混養技術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養殖池塘準備

                青蝦與魚種混養池塘2個,每個池塘面積為2畝,水深1.5米左右,進排水方便,每池配備1臺1千瓦的增氧機。魚種暫養池塘1個,面積為0.5畝,水深1.5-2米。

                魚苗暫養池塘一般在4月中下旬進行清淤修整和清除野雜魚后,排干池水,用50千克的生石灰進行徹底消毒。混養池塘在一般6月中旬春蝦捕撈結束后,馬上放干池內積水,清除過多淤泥,曝曬一周后,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清塘消毒工作。方法為池塘先回水15厘米左右,再用每畝75千克的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潑灑。

                二、苗種放養前培肥水質

                魚種暫養池塘在苗種放養前10天進水1米左右,進水口用雙層60目以上篩絹過濾。注水后施腐熟的有機肥100千克,以培育浮游生物,保證魚苗入池后有足夠的天然餌料。

                混養池塘在蝦苗放養前一周(一般在7月初)進水60厘米左右,進水時同樣要用雙層60目以上篩絹過濾,以防止野雜魚等敵害進入池塘。注水后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公斤左右。具體操作方法為將肥料均勻堆放在池塘四角的淺水處,且全部沒入水下。施肥的同時加入適量的微生態制劑,以培育適合蝦苗攝食的浮游生物。

                三、苗種放養

                6月中旬,魚苗暫養池塘按照1:1:0.4的比例一次性放足花白鰱、草魚和鳊魚等火片共計6.5萬尾,強化培育一個月左右,再起捕分塘到混養池中。

                7月初,選擇晴好天氣首先將混養池加水至1米,再用密網拉網拉一遍,以便進一步清除敵害生物。蝦苗放養前進行試苗,如無異常反應,才可正式放養蝦苗。一般混養池放養規格在1.2-2.5厘米之間的蝦苗每畝6公斤。蝦苗放養時應帶水操作,動作要輕快,溫差控制在±3度內,且避開陽光直射和高溫時段放苗。7月中旬,經過強化培育的魚苗,再按照每畝1.25-1.5萬尾的密度,花白鰱、草魚和鳊魚1:1:0.4的比例一次性地將魚苗分塘至混養塘中進行后期培育。

                四、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青蝦與魚種混養過程中,全程投喂南美白對蝦專用飼料,魚種不在另外單獨投喂飼料。在養殖前期使用1號飼料,中期投喂2號飼料,后期投喂3號飼料。日投喂2次,一般在上午8-9點投喂,投喂量為日投喂量的1/3,下午在5-6點投喂,投喂量是日投喂量的2/3。日投喂量前期控制在全池蝦重的6-10%,中后期控制在全池蝦重的4-7%,進入冬季不投喂。投喂時將飼料倒入桶中加入池水浸泡,完全泡開后全池潑灑。平時應根據天氣、水質、吃食等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投喂量。

                2、水質調節:養殖全過程,水體透明度保持在25-40厘米之間,并視水質肥瘦情況適時追肥或加注新水。如水太清時,選擇晴好天氣進行追肥,用量為每畝尿素和磷肥各5公斤,15天左右再追肥一次;如水太濃,可適當注入部分新水或少量多次換水。養殖中后期,由于蝦的排泄物、殘餌的積累,水中有害物質(如氨亞硝酸、硫化物等)可能大量產生,影響青蝦的生長,所以每隔10-15天應間隔使用EM菌、枯草芽胞桿菌或光合細菌等有益微生態制劑來改善水環境。養殖期間,還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使用生石灰,每次用量為每畝10公斤,化成漿液后全池均勻潑灑,以起到增加水中鈣質、改善池水、調節pH、殺菌消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與生物制劑同時使用。

                3、增氧機使用:平時應根據天氣、水色和青蝦活動情況,適時開增氧機,以防止蝦浮頭和魚苗泛塘。高溫季節,每天下午和后半夜至凌晨各開啟增氧機一次,每次1-2小時。遇到悶熱天氣或突下雷雨,應連續開啟增氧機或沖水增氧。

                4、病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將病害防治的各項技術落實到每個生產環節中,防患于未然。魚苗下塘前用3-4%的食鹽溶液藥浴5-10分鐘,以殺滅火花體表病菌及寄生蟲。定期全池潑灑生石灰水對水體進行消毒。每個月投喂一次藥餌,用量為1公斤飼料拌入0.2-0.5克大蒜素,連續投喂3天。

                五、捕撈上市

                10月上旬,用地籠方式陸續捕撈上市。12月上旬,用拖網起捕冬花魚種。

                六、效益分析

                去年,該養殖戶先后起捕規格為200尾/公斤左右的青蝦66公斤,平均價格為220元/公斤,產值14520元;規格為16-20尾/公斤的花白鰱魚種529公斤,平均價格14元/公斤,產值7406元;規格為20尾/公斤左右的草魚魚種485公斤,平均價格26元/公斤,產值12610元;規格為60-80尾/公斤的鳊魚魚種58公斤,平均價格20元/公斤,產值1160元,4畝混養池塘合計總產值35696元。扣除租塘費2400元、蝦苗費1200元、魚苗費1170元、飼料費2040元、水電費1800元、肥料與改良劑等1800元和其他支出1500元,獲利23786元,畝均效益達5946.5元,比單一的秋蝦養殖的畝均效益要提高2000元以上。


                作者:太倉市沙溪鎮農村工作局 史勇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