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來人工價格攀升,導致冬播種植業虧損情況嚴重,以種植冬小麥和油菜為例,一季作物的收成根本彌補不了請旋耕機的工錢、種子、肥料、農藥等的費用,更不談自己付出的人力成本,這直接影響了農戶冬季作物的種植熱情,造成大批的田塊在冬季空閑了下來。小龍蝦產業的興起,恰恰彌補了冬春季農田這個階段的空閑期,為農戶帶來了一條新的增收渠道。
下面,我們就冬春季節各階段小龍蝦養殖的技術要點,分批次進行一定的介紹,主要分為整田、種草、放苗、青苔防治、日常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解,以期對想要從事和正在從事小龍蝦養殖的農民朋友有所幫助。
第一篇整田
農田用于養殖小龍蝦,需要做一些基礎改造,主要包含挖溝、筑堤、架防逃網、消毒等環節。
1、挖溝:
圍溝在小龍蝦養殖中的主要作用,其一是蓄水,其二是夏季之后保種,傳統觀念以為挖溝是為了在圍溝里養蝦的認識是錯誤的,因為春蝦養殖的主要區域是在稻田平臺區域進行,包括投飼料、放苗種、起捕龍蝦、下肥、改底等操作都是在稻田里,而不是在圍溝里。

圍溝蓄水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稻田蓄水能力有限,水淺會造成稻田中的水體對于氣溫變化的抵抗力變得很差,而一旦水溫變化超過2℃以上,龍蝦即會因水溫應激產生不適,超過5℃以上,龍蝦應激反應會相當劇烈,死蝦情況會很厲害。通過挖圍溝的形式蓄水,使蝦田整體需水量增大,可有效緩沖氣溫陡變引起的水溫變化,使水溫變化相對變緩,這樣小龍蝦就可以相對適應,減少頻繁的應激反應,從而減少死蝦損失。

圍溝的第二個作用是夏季之后龍蝦的保種,這個階段很多農戶會選擇排掉平臺中的水種植水稻,此時小龍蝦就會趕到圍溝中,然后進入夏秋季的繁殖期。
圍溝的作用如此重要,如何開挖圍溝呢?建議如下:
(1)溝寬:建議圍溝開口面挖到5米以上,(如果要進行全年精養不種水稻的,可挖到8-10米寬)溝開得越寬對養蝦越有利;
(2)溝深:建議1.3-1.5米,過淺不利蓄大水,且溝過淺會造成土方不夠堤壩筑不起來;過深的溝深會造成溝底部溶氧缺乏;
(3)建議挖四方圍溝,且在靠近道路一側留一條3-4米寬的路不挖,方便旋耕機、收割機等進入。
(4)安好進排水管道。

2、筑堤:
堤壩分為內堤和外堤,其中外堤是為了蓄水、防洪、防逃和龍蝦打洞之用;內堤主要是方便在種植水稻期間將稻田與圍溝分隔開,另外內堤也有助于龍蝦打洞。堤壩有以下要求:
(1)外堤坡比:要求挖斜坡,坡比1:2.5為宜,主要是避免龍蝦打洞把堤埂打塌,斜坡管的時間久一些;
(2)外堤坡高:要求高于中間平臺1米左右,主要是方便蓄水,因為4月份之后,平臺中的水位會加至0.5-0.8米左右;
(3)內堤高度:建議0.3米左右即可。
3、架防逃網:

防逃網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為了防止龍蝦逃走,小龍蝦出現逃離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水體缺氧,會造成小龍蝦逃離;其二是食物缺乏,也會造成小龍蝦逃離。現階段多數農戶使用的防逃網如上圖所示,是一層密網加一層塑料膜共同構成,能有效防止小龍蝦逃逸。
4、消毒:
新開挖的稻田,建議在圍溝中消一遍毒,主要是為了減少病原生物。建議選擇生石灰(俗稱:塊灰、灰梗),建議用量150-200斤/畝。建議只對圍溝進行消毒,因為生石灰漿很容易潑灑不均勻,如果在田塊中進行,極易造成局部堿性過高,會導致局部區域水草難以存活。
如果是第二年養殖小龍蝦,則建議將平臺水排干后暴曬一個月左右,至田里出現3-4公分寬的裂縫;而圍溝中建議按照20-30斤/畝*米的茶粕用量,殺滅水體中的野雜魚(注意如果之前放了花白鰱的,建議將花白鰱起捕后再使用茶粕),此時需要注意茶粕或清塘劑的用量,因為茶粕或清塘劑超量后,會對小蝦苗有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