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i),俗稱小龍蝦、龍蝦、螯蝦等,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爬行亞目、螯蝦科、原螯蝦屬。原產于北美,1929年由日本傳入我國。
一、小龍蝦的生活習性
小龍蝦在食物豐富的靜水溝渠、池塘和淺水湖泊中較多,營底棲爬行生活,晝伏夜出,白天常潛伏在水體底部光線較暗的水草叢、樹枝、石隙間及洞穴中,攝食多在傍晚或黎明,尤以黃昏為多。小龍蝦對水溫的適應范圍廣,在水溫10~30℃的條件下均可正常生長發育,最適水溫為25~30℃,水溫低于10℃或高于35℃小龍蝦攝食明顯減少。
小龍蝦具有占地盤、攀援和掘洞能力。小龍蝦的掘洞行為是其一種重要的生存和生殖對策行為,這與其很強的領域性、明顯的穴居巢域性和喜歡洞穴棲息、穴居交配與產卵相關。小龍蝦掘洞活動一般在黃昏至翌日清晨之間,成蝦洞穴深度為50~80cm,幼蝦洞穴深度為10~25cm,洞穴離水面上下10cm左右,洞穴分布于潮濕池埂、水中斜坡及淺水區的池底部等。小龍蝦的掘洞行為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水質較肥、底層淤泥較多、有機質豐富的條件下其洞穴明顯較少,而靜水或緩流水體中洞穴明顯多于流水和急流水體。小龍蝦掘洞具有明顯的季節性,8~10月掘洞強度最高,4~7月次之,12月~翌年3月幾乎沒有掘洞行為。
小龍蝦與其它甲殼動物一樣,必須蛻掉體表的甲殼才能完成其突變性生長。小龍蝦一生蛻殼25次,蛻殼與水溫、營養及個體發育階段密切相關,蛻殼多在夜間進行。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如水質良好、餌料充足,剛離開母體的幼蝦經2~3個月飼養即可上市。

圖1、抱卵蝦
小龍蝦成蝦為雜食性,主要以大型水生植物、小型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幼體、藻類、豆類、谷物、有機碎屑等為食,也食陸生植物的莖葉,也喜食人工配合飼料。自然條件下的小龍蝦胃中食物大多是各種植物碎片,動物性餌料成分較少;當環境中動物性和植物性餌料均很豐富時,小龍蝦表現出對動物餌料的強烈嗜好。在食物缺乏或密度過大時或相互殘殺,或殘食所抱的卵,或越塘逃離。相互殘殺時,大蝦吃小蝦,硬殼蝦吃軟殼蝦。
自然條件下,小龍蝦的繁殖季節為7~10月,其中以8~9月為高峰期,一年之中產卵1次,2年以上的雌蝦懷卵100~1000粒,小龍蝦有“抱仔護幼”的習性(圖1)。
就養殖模式而言小龍蝦的養殖有單養模式與混養模式,就養殖方式而言有稻田養蝦(圖2)、蟹蝦混養與池塘養蝦,無論是哪一種養殖方式,健康養殖小龍蝦必須遵循其生物學基本習性,以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為基本點。

圖2
1、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
雖然小龍蝦在水質差的水體中依然存在,但人工養殖時不能錯誤的認為小龍蝦對養殖水體水質條件要求不高。人工養殖時要為小龍蝦營造食物充足與隱蔽、棲息、蛻殼的良好場所,應在養殖水體內挖設環溝,種植適量的沉水植物如輪葉黑藻(圖3)、伊樂藻、麥黃草(圖4)等,同時可投放適量的螺螄與套養適量的濾食性魚類,以調控養殖水體的水質和底質。

圖3輪葉黑藻圖,圖4麥黃草
2、做好防逃準備
小龍蝦具有掘洞與逃逸的習性,因而人工養殖小龍蝦時應做好防逃準備,如加固池埂、在養殖水體周圍和進排水口設置防逃設施等。
3、適度密養
由于小龍蝦具有較強的占地盤能力,高密度會導致小龍蝦對空間和餌料的竟爭。試驗表明,隨小龍蝦的放養密度增加,其生長率、成活率與蛻殼率均呈下降趨勢,且密度越大個體差異越大,因此人工養殖小龍蝦時應根據養殖水體的條件與養殖模式確定適宜的放養密度。

4、加強飼養管理
①科學投餌。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餌原則,蝦快速生長期每天投餌2次,上午1次占30%,下午1次占70%。投飼量為蝦體重的5~8%。投餌次數、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質、蝦的活動情況等靈活掌握,如天氣悶熱、暴雨、蛻殼期等少投或不投。
②水草養護。水草種植初期要注意施肥(如藻神、有機酸活水解毒液、磷酸氫鈣等)培草。隨著水草長高應適時調節水位,以保證水草草頭不露出水面,以防水草因陽光暴曬而發黃死亡。高溫養殖期對密積的水草要進行刈割,以維持1/2~2/3的水草覆蓋面積與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同時應及時撈除水體中漂浮的水草,也要防止水草因粘泥、生蟲等腐爛而敗壞水質。如池中水草少,可大量移植水花生、水葫蘆等。
③水質調節。保持水質清新,水位保持在0.8~1米左右,透明度為30~40厘米,pH值為7.5~8.5,溶解氧3毫克/升以上。合適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長的保障。養殖塘如透明度過低會降低透光率而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發黃或死亡;如透明度過高會使絲狀藻類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透明度過低時可選用“水立爽”或“底立爽”全池潑灑,透明度過高時可適量施肥。
水質調節的基本方法是,投飼養殖期每10~20天定期潑灑“精品一元笑”或“中博高”以維護良好水質,高溫養殖期每10~15天定期潑灑“活力66”或“活力58”以促進養殖水體有機污物分解轉化,維護良好水質。
④底質養護。小龍蝦為底棲甲殼類動物,維護良好的底質是養殖小龍蝦成功的基礎。定期使用“活力66”或“雙效粒粒底改素”或“活力58”,特別是定期使用“雙效粒粒底改素”,水溫18℃~28℃時每15~20天使用1次,水溫超過28℃時,每7~10天使用1次。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調節水質與改良底質,尤其是定期使用“中博高”或“水立爽”、“底立爽”或“中博金珠”等,加速對池底有機污物的氧化分解,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一般在4~5月份時每20~30天使用1次,6~8月份時每10~15天使用1次,9月份后可隨時根據水草狀況靈活使用。
⑤蛻殼期管理。清除小龍蝦敵害生物與防止蛻殼期間發生殘殺是蛻殼期管理的基本要素。加強營養確保蛻殼前良好的營養條件,蛻殼前3~5天及時全池潑灑磷酸氫鈣或磷酸二氫鈣及口服蛻殼素3~5天,并注意蛻殼期間降低投飼量,蛻殼后3~5天加大投飼量。
⑥定期口服免疫制劑提高小龍蝦免疫抗病力。在小龍蝦快速生長期每天口服1次“艾能”,以提高小龍蝦免疫抗病力,并促進小龍蝦快速生長;在疾病高發期每隔10~15口服“肝膽利康散+酶合電解多維”5~7天,以保肝護肝,提高小龍蝦抗病力。
⑦加強防逃。做好防逃措施,加強防逃檢查,嚴防逃蝦,做好敵害清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