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于5月9日接到江蘇金湖縣小龍蝦養殖戶施老板求助電話,稱近期內小龍蝦發病率非常高,無論池塘、稻田還是藕塘養殖的小龍蝦均大面積發病,畝死亡量高者達3斤,損失慘重。
根據現場調查了解,筆者初步判定是底質惡化,夜間缺氧,致硫化氫升高中毒導致的死亡(水質檢測也支持此推斷)。
發病小龍蝦體表與中毒癥狀相符,體內無病原(鰓部或有纖毛蟲,并非致死原因),而且大部分胃磨、腸道內均有食物,表明發病之前攝食正常,系夜間中毒上草或伏于草底。
時值5月上旬,溫度突升,且晝夜溫差較大。發病嚴重的池塘死亡青苔、水草較多沉積于池塘底部,在酸性底質條件下,缺氧的后半夜硫化氫悄然升高(水底溶解氧低于0.16ppm時,Eh較低),致小龍蝦中毒。
養殖戶之前使用了二氧化氯、解毒類產品、VC、VE、補鈣、蛭弧菌等藥物并無對癥治療,有鑒于此,筆者給養殖戶制定了解決方案:以速效增氧底改產品(同時提高Eh)治標,生物分解底改產品治本的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第二天新增死亡量大幅下降,并恢復吃料。
根據個人積累,每年5月份均有類似情況發生,包括蟹塘上岸,均系溫度升高、池底沉積物分解驟升導致的缺氧所致,本質并無不同。每個養殖單元都是一個生態系統,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物理、化學以及生化的變化,有害的變化必然導致系統失衡,引發養殖動物的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