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相比其他水產養殖品種的優勢:周期短,投入少,收入穩定,可塑性強。
周期短:小龍蝦養殖只需要45天就能見到效果(養殖30天開始捕撈)。
可塑性強:只要準備工作做足了,什么時候都是開始,什么時間都可以結束。準備工作沒做好,不要投放小龍蝦苗種,不養只是損失池塘改造費。
投入低:稻田養殖小龍蝦,每畝投入同種一季稻谷的投入差不多(一田兩用,一田雙收),淹青做好了,光水稻秸稈就能養殖100斤小龍蝦。
收人穩定:稻田種稻收人是1000元,小龍蝦養殖收人最低也是1000元。有了一季稻,即使沒有小龍蝦收入也不怕(最差狀況),兩到三年,即使不投苗也能捕到小龍蝦。
一、價格回本指數(在收入穩定中講價格回本指數)。
做水產品,苗種比成品貴,則失敗的多,也可以說一定要失敗。因為成品價格過低直接消耗了你的利潤。小龍蝦也是一樣,能賺錢的,絕對不是低價格、高產量。而恰恰相反,賺了錢的老板,追求的是高價格、低產量,因為養殖小龍蝦太辛苦了。
小龍蝦養殖賺不賺錢,一算價格回本指數,你就知道:苗種價格+飼料消耗×增長倍數/4,即:價格回本指數=(苗種價格/增長倍數+1)×2。第二年、第三年的苗種價格幾乎為零。
二、“3+8”模式
1.小龍蝦養殖很簡單,搞懂8個問題
(1)怎么樣圍網?
(2)池塘如何改造?
(3)水草怎么栽?
(4)苗種怎么放養?
(5)知不知道小龍蝦是怎么長大的?
(6)如何喂養小龍蝦?
(7)小龍蝦的病害怎么防治?
(8)到底怎樣養殖小龍蝦才能賺到錢?
為便于大家掌握,我們把它歸納為“3+8”模式。
2.“3+8”模式有兩層含義:
(1)一季產量300斤,一年畝產800斤。
(2)三大模式、八項技巧。
三、三大模式(稻田養殖、池塘專養、混合養殖)
稻田養殖:凡是有種稻的,就叫稻田養殖。因為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需要考慮種稻和養蝦的關系。
農藥的使用是種稻與養蝦最大的矛盾,還有曬田與灌水也是種稻與養蝦的矛盾。如何避免這些矛盾對小龍蝦養殖的影響,我們在養殖規劃和池塘改造時就得充分考慮。
如湖北省龍感湖農場推行“分戶種稻,合股養蝦”,實行種稻養蝦“五個統一”,即“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種植時間、統一田間管理、統一使用農藥、統一使用肥料”。
稻田養殖小龍蝦,秸稈中大量有機物質轉換成小龍蝦的餌料,畝產100斤,小龍蝦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農藥、化肥用量減少,小龍蝦、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保證。而且由于秸稈還田,解決了秸稈禁燒難題,生態環境也得到保護。
溫馨提示:圍溝保種,大田養蝦;新塘種稻,確保不砸(差)。
新挖的塘口,在沒有充分掌握小龍蝦的養殖技術和因苗種投放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到位而延誤小龍蝦養殖季節的,一律要種稻,保證不虧損。
池塘專養:凡是不種稻的,也沒有考慮種植養殖其他農產品的,就叫池塘專養(潛江也叫漂水養蝦)。
池塘專養需要養殖戶具備一定的養殖技術水平。
另外,小龍蝦養殖中套養花白鰱屬于混合養殖,花白鰱與小龍蝦爭餌料。
混合養殖:既不是種稻,也不是專養的其他形式的小龍蝦養殖都歸為混合養殖,常見的有蝦蟹混養和藕塘養殖小龍蝦等。
另外,無論哪一種養殖模式,都要抓住“秋冬春”一季的小龍蝦養殖。這段養殖時間長,準備工作充分,早蝦價格也好。如果這一季小龍蝦的效益比較好,就可以考慮池塘專養;否則,就得老老實實種稻子、保收益。
四、八項技巧
池塘改造,栽好水草,圍網防逃,投種放苗
蛻殼補鈣,施肥投料,重穩重防,不斷捕撈
五、前期工作
1.池塘改造
首先,是否適合養殖小龍蝦?一是土質,二是水質,三是大小。
養殖小龍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是否適合養殖小龍蝦,自己最清楚:一個人只能養多大面積、只能起多少地籠子,投料是投料的,起地籠子是起地籠子的,都要合理安排人力。
(1)土質:不能是純粹的沙土質,沙土質不宜保種;比較硬的土質也不太適合苗種的增殖。
(2)水源:水源不好的地方,直接打井抽水。
(3)大小:塘口的大小要便于管理(塘口太大,不便于管理;塘口太小,管理成本又高)。一般池塘10~20畝為宜,稻田30~50畝比較適合。

池塘改造有沒有標準?
目前我們見過的小龍蝦養殖基本都不符合標準。池塘改造的標準是——深溝、淺臺、緩坡。標準塘口是要保證養殖水位能達到70厘米,便于生產管理。70厘米既是營養層,也是溶氧層。另外,池塘里的青苔、肥水、增氧或小龍蝦蛻殼都與水深有關系;水不深,也不利于小龍蝦的捕撈。
(1)塘埂要做多高?——塘埂要做到1.5米高。
(2)溝要挖多寬?——溝要挖到6米寬。
(3)池塘要多寬?——不能超過60米寬。
2.栽好水草
(1)溝的外圍種水花生;溝底種苦草(苦草種植要因地制宜,根據水深確定種植時間);溝靠稻田一邊種輪葉黑藻;平臺上種植“吃不敗”或蝦草(菹草,五月麥子黃的時候會開始死亡,因此也叫麥黃草,因為與小龍蝦“秋冬春”季養殖周期神同步,因此,也叫蝦草);池塘專養要間種輪葉黑藻。

(2)旋行,留路,落葉歸位。
(3)先活根,后活葉;根有根肥,葉有葉肥。
草種好了,才能放苗。放苗之前2~3天才把網圍好。

3.圍網防逃
(1)網是栽在塘埂上的。
(2)網不能栽在水里。
(3)篙子不要插在圍網里面。
(4)路是留給自己走的(走路不長草,有草也不要用除草藥)。
4.投種放苗
(1)草不長好,不要放苗。
(2)新塘投放每畝30斤;老塘投放不超過20斤。
(3)苗種不是直接放在水里的,是投放在水花生上的。苗種下塘時,注意減少人為渾水造成的損失。
(4)運輸成活率90%左右;投放成活率需要7天才能計算;投種放苗為小龍蝦養殖產量的10%左右。
(5)小龍蝦在運輸的過程中要保持不過風、不脫水、水溫穩定。
(6)小龍蝦運輸到塘口,不需要浸泡,更不需要用食鹽水浸泡。
(7)新塘第一次投放每畝10斤,過兩天再投放20斤,苗種投放完畢,全池潑灑“銀玫瑰”。20天之后再投放20斤左右(這樣,每年可投放苗種4~5批,共計投放苗種80~120斤)。
(8)老塘看洞穴,平均1米少于3個洞穴的要適當補放苗種,平均1米3~6個洞穴的不要投放苗種,平均1米超過6個洞穴的,苗種產量200斤,更加不需要投放苗種。
(小龍蝦養殖管理與捕撈方面的內容,敬請持續關注“科學養魚公眾號”。)
(向世雄、徐新川、陳朝、舒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