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期是羅氏沼蝦養殖中的關鍵階段,隨著羅氏沼蝦養殖水平的提高,放苗密度不斷加大,據統計2014年的羅氏沼蝦養殖面積為13.33萬畝,全市養殖戶共放養羅氏沼蝦苗種99億尾,平均每畝放養蝦苗7.4萬尾。高密度養殖給養殖池塘帶來很重的負荷壓力,不少養殖戶往往會因為高溫期管理不善而造成巨大損失。生長快,餌料投喂多,代謝量大,常常伴有雷陣雨天氣,從而給養殖管理增加了難度,再加上成蝦陸續拉網上市,每次拉網之后,極易使塘口水質環境發生惡化,因此,一定要注意加強塘口管理,力爭使養殖增產增效,現將高溫期間羅氏沼蝦塘口管理技術要點歸納如下,提醒養殖戶尤其是示范戶注意。
一、飼料投喂
溫度高,蝦生長速度快,蝦攝食量大,這一期間保證蝦吃飽是前提,但不能過剩,投喂太多,不但浪費而且蝦吃得太飽容易造成缺氧、浮頭,飼料投喂應在天氣晴朗、水質清爽時,適當多投點,一旦遇到陰雨天,尤其是悶熱,要減少投喂量或不投,此時水中溶氧量低,蝦子攝食差,殘餌易腐敗變質。另外要減少鮮活餌料(螺蜆肉)用量,因為鮮活餌料雜質大,味道濃,水份多,容易變質,投入蝦池后更易造成水質惡化,也容易帶進病菌滋生病毒,如投喂過剩將會直接影響整個塘口的水質管理。如遇性成熟的羅氏沼蝦更加應該注意飼料的合理投喂,不能盲目投喂。
二、水質管理
高溫期間,首先蝦池要保持一定的水深,最好能達到1.5米以上,水體大,溶氧多,水溫與水質也相對穩定;第二蝦池要保持一定的肥度,如果蝦池過肥,透明度小于25cm時就要換水,適時排出適量的老水并注入新水,塘口的進排水系一定要分開,當然對水質過肥的塘口,可使用微生物制劑降解過多的有機質和有毒有害物質,養殖中后期最好選用硝化與反硝化菌為主的生物制劑使用,可分解有機質,一般只起絮凝作用的微生物制劑效果不夠明顯,但池水也不能太瘦,對于水質清瘦的蝦池即透明度大于40cm的須適當施肥,高溫期間投餌量大,蝦的代謝量也大,因此一般蝦池都不缺氮、磷,而是缺少微量元素或是池塘菌相、藻相不平衡,物質循環受阻,所以對水質清瘦的蝦池建議使用“生物專用肥”,以補充水體的益生菌和微量元素,總而言之,“養好一塘蝦,先要養好一塘水”,蝦池水質要求達到“肥、活、嫩、爽”。
三、堅持巡塘,防止浮頭、泛塘
巡塘工作是整個養蝦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高溫期間巡塘更須認真仔細,具體應做到:1、觀察蝦在塘中的活動情況,一旦發現游邊或“轉池”時,要查找原因,是否水體PH過高、水體變化太大、溶氧不足、有寄生蟲附著、病害發生等等;2、觀察蝦的吃食情況,定期查看食臺,根據蝦的吃食狀況而決定投喂量,一旦發現吃食突然劇變,需分析原因,是否溶氧過低、飼料變質、病害發生等等;3、觀察蝦池的水質變化情況,經常觀察水體的顏色變化和檢查蝦池的透明度等,一旦發現池水不清爽,須分析原因,是否施肥過多、投餌過量、有機質或有毒有害物質過高等等。通過巡塘,如發現異常,及早防范,采取相應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特別是在高溫期間,常常伴有雷陣雨,要加強巡塘,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巡塘次數,謹防浮頭、泛塘,具體措施:1、晴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左右,給下層水增氧,不僅能防止夜間浮頭,而且能降低餌料系數,促進生長。2、高溫天氣要每天半夜開機防止浮頭,特別是凌晨太陽出來之前也須開增氧機。3、要儲備足量的化學增氧劑,作應急之用。4、雨天不需要開增氧機,但陰天要整天開機。5、晴天傍晚禁止開增氧機,禁止給池塘注水,否則容易引起浮頭。
四、病害防治
高溫季節是羅氏沼蝦生長的旺季,也是病害流行暴發的季節,尤其是拉網、暴雨后使池塘環境發生惡化更易導致羅氏沼蝦病害的發生,蝦病防治應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目前羅氏沼蝦主要預防寄生蟲、腸炎、黑鰓、紅體以及近年來暴發的“滴星”、“白蝦”病,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來進行蝦病綜合預防。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可以有效預防蝦病的發生。在預防蝦病的同時,一定要提高蝦的抗應激能力和抵抗力,一般定期投喂Vc,免疫多糖等來增強蝦體免疫力。如果已經發病,并且有蔓延趨勢,須正確診斷,要在早期進行治療,主要采取外用與內服相結合的治療方法,一般采取外用消毒或潑灑中藥(如甘草、板蘭根、三黃粉等),內服中西藥物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