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蝦池條件
養蝦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溶氧豐富。成蝦池面積以3-5畝為宜,以利水質穩定。底質以泥沙底為好,塘低淤泥不超過15厘米,保水深度1.5米左右。蝦的耗氧量比魚大,窒息點比魚高。成蝦池應安裝增氧機或保持微流水,以增加溶氧。進出水口應安裝防逃設施。
2.蝦苗投放
蝦苗的放養密度主要取決于池塘條件、餌肥供應、管理水平和產量指標四個方面。就目前一般情況看,幼蝦養至成蝦平均成活率為40%,若計劃畝產100公斤,成蝦出池規格20克/尾,投放3厘米幼蝦每畝8000-10000尾,另外搭配規格為50-100克/尾鰱、鳙魚150-200尾。若投放0.7-0.8厘米蝦苗每畝放養2-3萬尾,搭配鰱鳙魚不能同期入池,需晚放半個月。
3.投餌
羅氏沼蝦對餌料選擇性很強,在自然條件下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小魚、小蝦、蚯蚓等,因此在初期就要馴化其對人工配合料的吃食習慣。
人工配合料蛋白含量應不低于30%-35%。日餌量大概為蝦體重的5%-7%,后期可降為2%-3%。日投飼2次,上午8時投日總量的1/3,晚上5時投日總量的2/3,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再投放一些動物性飼料,如螺螄、河蚌等。
4.水質管理
蝦池水質在飼養前期應稍肥,后期適當偏淡,水色為黃綠色,透明度30-35厘米,酸堿度值7-8,放養時水深70-80厘米,每隔一星期提高水位10厘米。在遇到水質變差或天熱、氣壓低時要多進水,并開動增氧機增氧。在高溫季節,晴天每天中午開增氧機2小時,減少水層溫差,改善水質。池塘所配增氧機,畝功率應達到0.75千瓦,保證水中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5.種植隱蔽物
蝦池四周塘坡種植空心菜,5月中下旬移植至距水位線70厘米處的塘坡上,種植間距為10厘米,種植面積占池塘面積的20%-30%,可作為羅氏沼蝦良好的棲息及蛻殼環境,減少相互間的殘殺,可提高成活率和生長率。但空心菜覆蓋面積不宜過大,否則會影響水體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導致水體缺氧。
6.成蝦捕撈
羅氏沼蝦為熱帶、亞熱帶品種,對低溫適應能力較差,水溫14℃以下難以生存,加之羅氏沼蝦差異大,為避免集中上市影響價格,9月上旬即開始輪捕,把個體重20克以上的捕掉,捕大留小,逐量上市。國慶節后待水溫降到18℃以下時,羅氏沼蝦活動減弱,攝食減少,生長緩慢,抓緊捕撈。成蝦捕撈的方法一般是先放水、待塘半干后反復拉網,最后再排干水捕盡。在排水時應在排水口安裝網袋,以免成蝦流失。
7.注意事項
在飼養過程中,一是嚴禁使用敵百蟲,二是水溫不得低于15℃最高不超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