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志九月刊
作者:珠海市斗門區海洋與漁業局周健珍符杰倪梁健文
羅氏沼蝦(Macrobrchiumrosenbergii)又名淡水長臂大蝦,個體大,肉質鮮美,蝦頭有蟹膏香,是優質的水產品種。羅氏沼蝦原產地東南亞,以湄公河出海流域較集中,蝦苗在低鹽海水中繁殖,成蝦在淡水草叢中長大。河口生態人工養殖就是利用河口水資源充足、水質清新的優勢,并且仿效河口水域的自然生態種植水下植物——茜草(黑葉輪藻,如圖)供羅氏沼蝦棲息。茜草吸收水中的氨氮,釋放氧氣,穩定水體酸堿度等理化因子,凈化水質,營造優良的環境,避免蝦病的發生,從而不用施放藥物,符合國家綠色安全食品的生產條件;茜草的嫩葉還是羅氏沼蝦適口的植物性補充飼料,改善了羅氏沼蝦的品質,殼色青亮,肉質脆口,味道更加鮮美,市場價格比其它養殖方法的產品高。
河口池塘種茜養殖羅氏沼蝦還有如下效果:能增加蝦的立體攀附空間,擴展了池塘的有效水體;為蝦提供隱蔽場所,減少互相殘食,促進蛻殼生長,提高產量;減少飼料的投喂和增氧機的開動,節省了成本;由于減少了飼料、藥物和凈水劑等投入物,控制了內源污染,保護了池塘的生產能力,產量穩定,能持續地開展養殖生產。
珠海市斗門區地處西江出海口,江河密布,水面寬廣,咸淡水交匯,十分適宜羅氏沼蝦的生長,曾是全國最大的羅氏沼蝦養殖縣。2000年后由于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興起減少了羅氏沼蝦的生產,近年又因南美白對蝦的養殖環境變差、生產虧損,而羅氏沼蝦產量穩定,重新恢復養殖,并且探索與魚類混養、與南美白對蝦混養等多種養殖改進方法,其中河口生態養殖的方法最好,產品不但符合國家安全食品的要求,經濟效益也較高,平均每畝產量300公斤,產值2.7萬元、利潤1.7萬元。比其它養殖方法每畝產量高出100公斤、利潤高出1萬多元。目前全區養殖面積近千畝,并繼續擴大,成為斗門今后羅氏沼蝦養殖發展的方向。
羅氏沼蝦河口生態養殖期約7個月就要收獲,養殖時間過長蝦體黑老,肉質下降。河口生態養殖只要有蝦苗供應一年當中任何月份都可以開展,但是考慮到冬春季節市場的蝦產品少、價格高,以及夏天種植的茜草容易成活,故養殖期大多是從6月至翌年3月,早投苗的早收獲。余下的5個月時間是產品收獲上市以及曬塘休整、種植茜草,做好投苗的準備。期間也利用未種茜前的“白水塘”進行蝦苗標粗,為種茜以后的“綠水塘”提供大規格蝦苗。主要的技術方法如下:
一、池塘的選擇
靠近大江河,進排水方便,容易取得清新水源;塘底淤泥少,附近沒有污染源;池塘的大小5-8畝為宜,過大不容易搭建越冬大棚。
二、池塘曬整
池塘要經過干涸暴曬,直至塘底龜裂、土質發白,積淤深的池塘最好結合清底,殺滅病原,促使土壤分子的電位還原,恢復注水后的活性,吸收分解有害物質。經過暴曬休整的池塘不但減少蝦病的發生,種植的茜草也容易成活生長,為營造良好的水下生態打下基礎,是一項不可缺少的生產措施。

三、種植茜草
曬整過的池塘經濾網進入20-30厘米的水源,然后種植茜草,每株茜草的間距約是1.5米×1.5米;進水過深茜草被淹沒難以生長,因此要注意隨著茜草的長大逐漸進水,讓茜草的末梢露出水面,吸收空氣、接受光照;夏季的水溫適宜茜草生長,經過曬底的池塘種下的茜草通常7-10天就能生長起來。
四、投放蝦苗
池塘種植的茜草生長穩定后才可以考慮投放蝦苗。投苗時將塘水加注到80厘米,每畝水面投放蝦苗4-5萬尾。由于近年育苗環境變差、用藥增加以及種質退化等原因,一些苗場出現劣質的“白濁蝦苗”、“蝎子蝦苗”,影響了養殖產量,因此要注意選擇健康的蝦苗,通常是選擇生產條件較好的、并且是有過成功養殖檢驗的育苗場購買蝦苗。
五、茜草的管理
種下的茜草經過1-2個月長勢茂盛,漸漸地封閉了水面,影響投飼、增氧和其它的管理工作,這時候要作適當的清理,留出約1/4的無茜草水面。方法是用特制刀具割除部分茜草,特制刀具長約1.5米,安裝有手柄(見圖),工人在水下推動刀具割斷茜草,將浮在水面的茜草清理上岸(茜草可用作養豬的青飼料)。留出無茜草水面的位置和面積依據放置增氧機和投喂飼料的需要而定,通常是環繞池塘的四邊空出4-5米寬的水面和池塘中間空出多條3-4米寬的無茜草的水面。
種下的茜草生長6-7個月就出現老枝、部分枯死。腐爛的茜草影響蝦的生長,因此要注意清除,保持水質清新。防止茜草枯老的方法可在種植3-4個月后用鐵絲割斷茜草上梢三份之一的枝葉,一周后就能發出新技,重新生長;發現茜草腐爛要及時清除,更換新水,每畝水面潑灑5-10公斤生石灰消毒。
上年種植的茜草割除后,遺留的根系次年可重新生長。
六、其它管理
投飼:投喂人工顆粒飼料,每天早、晚兩餐,均勻撒放在無茜草的水面上,養殖全程飼料系數約為1.5;如果適當投喂一些小雜魚和螺肉,能加快羅氏沼蝦的生長。
增氧:每口池塘對角水面各安置1臺1KW的水車式增氧機,中央安置2臺1.5KW的葉輪式增氧機,在悶熱天氣和養殖后期開動增氧機,攪動水體,增加溶解氧。
水深:養殖過程水深保持在1.2-1.3米,讓陽光照射到水下、茜草能充分光合作用生長,過深的水體不利于茜草的生長從而影響蝦的生長。水中的茜草有遮光調節作用,夏日池塘不會因水深不足而水溫過高;
茜草為蝦提供了攀附空間,池塘不會因水淺而造成水體偏小。
越冬養殖:羅氏沼蝦在水溫低于13℃容易凍死,入冬時節要復蓋大棚。越冬大棚應在立冬前后搭蓋完畢,以防突然降溫。冬天水溫低,可適當減少投飼量,茜草有調節作用,在封閉的大棚中不容易缺氧死蝦。
七、收捕
養殖7-8個月,蝦的個體平均長至40-50克、最大達100克,這時就可收獲上市。河口生態養殖羅氏沼蝦池塘須種植茜草,兩者相互依存,因此產品通常是一次性收捕。收捕時先用特制刀具割除茜草,將浮在水面的茜草清理上岸,然后全塘拉網收捕,最后干塘捕捉干凈。
本文由《海洋與漁業》雜志社授權中國水產養殖網轉載。任何單位或個人如果轉載必須注明原出處,否則引起的法律糾紛,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