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天津海大李忠清
北方工廠化養蝦掀起熱潮
近年來,北方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養殖成功率在現有的養殖模式中處于領先。相對于土塘和高位池養殖,工廠化養殖優勢在于對養殖溫度、鹽度、水質和養殖室內總環境的可控。可控性的操作多半歸功于成熟的硬件設備和精細化的管理操作,從而促使養殖目標達成。
保苗操作,養殖成功的基石
相對于其它養殖模式,南美白對蝦工廠化整個養殖周期操作管理環環相扣,更具備系統性。根據養殖節點,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可分為:放苗管理操作、標苗管理操作和養成操作。其中放苗管理操作又被稱作“保苗操作”,可謂是工廠化養殖成功的基石。本文就南美白對蝦放苗管理操作中(準備操作、放苗操作和放苗結束管理操作)關鍵操作點以圖文和數據的形式分享給大家,望幫您順利渡過保苗第一關!
一、放苗前準備操作
1.1硬件設備檢修、調試
如圖1、圖2、圖3和圖4對增氧、供暖、供水、排污管道等設備進行調試、檢修,對重力式無閥砂濾罐進行反沖洗,確保養殖過程水流順暢、清新。


1.2養殖池處理
出完蝦的水泥池用雙氧水(濃度>10%)洗刷后,暴曬2-3天。對于陳舊或連續使用1年以上的養殖水池涂刷水產漆,隔絕池壁附著的有害病原微生物(如圖5)。養殖池進水前,用高濃度高錳酸鉀溶液(>20ppm)浸泡24小時后洗涮干凈(如圖6),布置氧管、納米盤等待進水。

圖5刷水產漆

圖6高錳酸鉀浸泡消毒
1.3養殖水預處理
1.3.1過濾、沉淀

北方工廠化養殖多采用地下井水,進入養殖池前可先經過一級過濾(圖8砂濾罐)和二級過濾(圖9砂濾池)除去水源中的懸浮顆粒、重金屬等。

1.3.2蓄水處理
蓄水:放苗前3-4天,水池進水80cm左右,曝氣氧化活水(圖10)。

圖10蓄水、曝氣
水體消毒:建議使用3-4ppm第五代安全、高效、無殘留的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類(含量≥40%)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圖11)。生產中鹵素和碘類消毒劑使用,如果劑量少則達不到預期處理效果,劑量大則會有殘留風險。

解毒、鰲合重金屬:地下井水或外海水中重金屬較多,山東威海某地區地下水檢測結果如表1。兩級砂濾只能去掉水體中部分重金屬(尤其是鐵、錳等重金屬),此外,部分養殖區域擁有眾多養殖品種,養殖過程中使用的菊酯類、強氯精等產品會殘留到水中。建議使用5ppmEDTA和3-4ppm復合有機酸(201)對水體進行解毒、鰲合重金屬(圖12)。

表1.山東威海曲老板三口地下井水檢測結果(鹽度20ppt)
調溫、調鹽:與苗場溝通調整水池溫度24-25℃(一般苗運輸溫度22-23℃),鹽度調整上與苗場出苗鹽度相差不宜>2ppt(如圖13-14)。不同地區,水的鹽度值差異較大,放苗前要與廠家提早溝通確認鹽度值,提前做好調節。

補充微量元素K:蝦塘水體K元素指標:鹽度10-20ppt時,K≥120ppm;鹽度>20ppt,K≥200ppm。多數地下鹵水井鉀元素嚴重不足(表1),建議前期進水后補充KCl(化學純≥60%)50-100ppm。
做水色:放苗前2-3天,可用2ppm氨基麗藻源和3-4ppm益菌多進行肥水操作,水沒肥度之前可用3-5ppm蝦片(蝦片過120目網)+3ppm強力倍生源+3ppm101+4ppm紅糖充氧活化打底做水色,避免陽光直射水泥池底部引發青苔生長,蝦子應激。

水質指標檢測:地下井水或外海水養殖水質標準參照表2,基于養殖生產的可操作性,可對做水后的Ph、氨氮、亞鹽和弧菌含量進行檢測(圖17-20)


表2.水質評價標準(單位:mg/L)
二、放苗操作
2.1放苗時機
放苗多選在晴天的早上或者夜晚,該時段溫度和外界氣壓相對較低,更近似苗袋運輸環境。
2.2保苗應激操作
苗場發過來的蝦苗多處于P4左右,經長途運輸、顛簸,蝦苗勢必要應激脫殼,保證蝦苗順利渡過入池后的第一次脫殼,稱之為放苗保苗。
2.2.1蝦苗入池前1小時
調整風機變頻,減小曝氣量,給長途運輸后體質變弱的蝦苗以恢復時間,減少物理損傷;全池潑灑2-3ppm復合有機酸(201)和3-4ppm富含免疫多糖激活類產品(502),減少入池應激,防治爬邊不下沉(如圖21)。

2.2.2蝦苗入池時
根據自身養殖規劃中標苗密度,將相應苗袋數放到養殖池內。放苗時,分工明確,抓放苗袋要輕柔,避免苗袋搖晃或接觸地面;固定放苗區域,避免苗袋滿池漂浮后需人為追趕放苗,攪動水層對蝦苗會產生應激,關閉放苗區域增氧設備,避免過量曝氣對蝦苗造成損傷應激(圖22)。
苗袋入池后,需浸泡10-15分鐘平衡苗袋內外溫差(圖23),在此期間全池潑灑抗應激(3-4ppm蝦肝寶+vc50)和快速補鈣產品(鈣速補2-3ppm),放苗區域加量潑灑(圖24)。平衡溫差后,開袋緩慢放出蝦苗。

三、放苗后管理操作
3.1查苗
蝦苗入池后20分鐘觀察蝦苗狀態,如果蝦苗很快沉底并逆水附壁,證明適應性較強,若發現貼壁環游等現象后,加潑502、VC50和蝦肝寶產品。
3.2投喂
放苗后1小時左右即可進行投喂,第一餐料最好投喂孵化好的豐年蟲(孵化量25g/萬苗)。沒有條件培育豐年蟲,可投喂高級蝦片15g/萬,蝦片過120目網搓開。
3.3升溫、加水
放苗后24小時內將水池內水溫由25℃提高到28℃。3天內,將水位加至1m。
工廠化放苗誤區
①放苗前不做水色:陽光直射池底引發青苔繁殖,泥皮或者死掉的青苔多釋放毒素,引發水質惡化。蝦苗攝食過量的毒素和有害菌,將嚴重影響蝦苗成長。
②蓄水量不足:放苗前蓄水過低(多數養戶加水50cm),不利于放苗后水體保溫(寒冷季節升溫成本較高)、換排污,此外,放苗后開始每天加入的外源水,沒有進行徹底消毒、解毒、曝氣等處理就進入池塘,出現安全隱患,其次每天加水會造成蝦苗應激。
②放苗后不投喂:蝦苗經過長途運輸,加應激脫殼,急需補充營養物質恢復體質,早投喂,更有助保苗成功。
④不檢測水質:放苗前應準確測量水體各項水質指標(pH值、氨氮、亞硝酸鹽、鹽度、余氯等),鹽度差不能超過2‰,水質指標偏差太大容易造成放苗成活率不高。
⑤孵化豐年蟲不消毒:豐年蟲建議購買大品牌廠家,孵化前一定要對豐年蟲卵就行浸泡消毒,避免病原攜帶,孵化后去殼要徹底。
⑥低網目搓蝦片:p4-p10左右的苗主要浮游性攝食,用120目網搓蝦片投喂,蝦片在水體懸浮度更高,更易于蝦苗攝食,不壞底。
⑦忽略K元素:多數地下鹵水井鉀不足,引發蝦苗體內鉀、鈉平衡失調,生長緩慢,后續標苗成活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