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EMS),又叫急性肝胰腺壞死綜合癥,該病發病較早,在放苗后5-45天可引起對蝦大量死亡,一般可在料臺上發現死蝦。發病的對蝦通常肝胰臟萎縮、發白,空腸空胃。EMS可能與早期水環境不穩定、蝦苗感染弧菌、水體藻相單一等有關。根據EMS的爆發規律,我們整理了防控EMS的幾個關鍵點供大家參考:

一、保持穩定的水環境
養殖前期藻相單一是水質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建議根據不同養殖條件選擇適宜的肥水方案。土塘養殖可抽取部分老塘水源,或肥水10天后,等池塘有浮游動物出現后再放苗,成功率相對較高。福清、龍海等地放苗20-30天后再套苗進去,套進去的苗普遍成活率較高,這與此時水質相對穩定也有很大關系。有部分養殖戶采取先肥水,后用不傷藻的消毒藥處理水質,也可維持相對穩定的藻相。肥水時可使用氨基酸肥如“肥水精華素”、生物肥配合發酵料緩慢肥水,等水色做起來以后,要及時追肥,一般兩次肥水可保持相對穩定的水體環境,能大幅提高放苗成功率。此外,苗期建議頻繁潑灑抗應激產品如“低聚糖863”及補鈣產品如“鈣加加”等,一方面可補充營養,增強蝦苗體質,另一方面可有效保證養殖早期水環境穩定,增強水體抗應激能力。

二、加強早期弧菌的防控
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多數發生在剛上料臺的時候,此時人工投料對池塘水質影響較大,不知不覺就把養殖水體改造成了弧菌培養基,建議在關鍵時期(如開食期、快速生長期、飼料轉換期、發病高峰期、高溫期、發病經抗生素治療后、處在應激狀態下等)及時潑灑噬菌蛭弧菌如“菌克27”能夠有效抑制弧菌繁殖,把弧菌及時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日常管理中,適當潑灑益生菌、中草藥及補充碳源等也是防控弧菌的重要手段。建議每隔7-10天定期施用芽孢桿菌,養殖過程中水色太濃、微藻繁殖過多時使用光合細菌,水體泡沫多、微藻繁殖不良時施用乳酸菌。此外,及時向養殖池塘補充大量碳源是培養生物絮團的有效條件,建議多潑灑寡糖和有機酸等。寡糖類如“低聚糖863”能夠有選擇地培養有益菌,增強對蝦免疫力,提高C/N。有機酸如“綠水解毒安”能夠清爽水質,抑制不良藻類和菌類繁殖。養殖戶也可選擇潑灑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發酵產物,如使用“乳酵素”+“水產誘食酵母”+紅糖,這樣即補充了大量有益菌,同時又提高了C/N,還可有效控制弧菌繁殖。

三、保肝健腸
腸道和肝胰臟是對蝦最大的營養和免疫器官,弧菌等有害菌很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前期弧菌的爆發很大原因是由于飼料投喂不當或者投喂過量造成的。對蝦開始大量攝食時,尤其是飼料轉化期,肝臟負擔較重,如有發黃或腫大現象,應及時采用中草藥如“本草固本康”或“菌毒雙克”等處理,同時選擇拌服“保肝四件套”(保肝靈/肝舒+低聚糖863+肽菌素+速調速補)保肝護肝,減輕肝胰臟負擔。此外,拖便、腸炎和白便等也往往是EMS的誘因,建議加強益生菌的拌服,可選擇“健腸四件套”(產酶益生素+強效EM+電解活性多維+水產誘食酵母)促進消化吸收,養護腸道。

四、合理給藥
當出現少量偷死時,可選擇使用較溫和的消毒劑或表面活性劑,快速降低水體和池底有害菌含量。建議采用“特力滅”+“底安生”模式,“特力滅”可抑制水體弧菌繁殖,“底安生”可抑制底部弧菌繁殖,從上到下立體防控。高位塘如出現少量偷死時,可采用土霉素配合“菌毒雙克”或“本草固本康”等中草藥潑灑,同時使用“臭氧水安”或“底黑安”消毒底層水,此方案建議連用兩次,之后及時補充有益微生物調理水質。
作者:寶來利來水產高級專家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