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養殖伴隨著水溫升高、太陽光照增強、養殖池水體營養化加劇,5月初粵西開始出現新的養殖問題-藍藻,到5月中達到1個小高峰,此時,有6-7成出問題蝦塘與藍藻有關,到5月下旬粵西以陰雨天為主,太陽光照減少,藍藻危害開始減少,但從養殖進程及天氣正常變化而言,6-7月仍將是藍藻高發季節,對蝦養殖防范藍藻的工作任重道遠。
一、藍藻特征
生物學特征:藍藻是單細胞原核生物,又叫藍細菌、藍綠菌、藍藻或藍綠藻;常見的藍藻有藍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顫藻、發菜等。藍藻都為單細胞生物,以細胞群形式出現時才容易看見,也就是我們通常見到的“水華”。
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藍藻水華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蝦、蟹類的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微囊藻毒素(簡稱MCs),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在魚蝦塘表現特征:水色藍色、藍綠色,嚴重時出現“水華”(圖1、圖2)。

圖1

圖2
二、流行區域
全部養殖區域高鹽度近海、河口、淡水養殖區域均有爆發,特別是淡水養殖區域。
三、藍藻的危害
1、大量利用水中微量元素,降低水體硬度,引起甲殼動物軟殼、甲殼潰瘍等。
2、藍藻凈化能力差,長期藍藻往往導致底質發黑、水發臭。
3、藍藻容易造成養殖對象腸炎、損害養殖對蝦肝胰腺(圖3)。

圖3對蝦剛死就出現肝胰腺溶解,造成“黑頭”現象
4、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蝦類的死亡。今年5月中旬出現新情況,連續北風隨后下雨再接著高溫,蝦體出現感染(黃身、黃腿、趴邊),如果并聯爆發藍藻,則會出現3000斤蝦蝦塘第1天死亡30斤上下,第2天死亡100多斤,第3天幾百斤蝦的爆發式死亡,給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圖3、圖4)。

圖4藍藻水出現黃身空腸蝦

圖5部分死蝦肝胰腺萎縮
四、藍藻治理
如果蝦塘條件合適,本人通過以下幾個方案也處理好不少藍藻問題,提供供大家參考:
1、淡水地區。藍藻等藻類是鰱、鳙的食物,可以通過投放它們來治理藻類,防止藍藻爆發。
2、高位池、工廠化地區。微囊藻毒素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吸收水體微囊藻毒素,再排出池外來減輕藍藻對養殖蝦的毒害。
3、剛起色的藍藻問題。可以通過大量排水,減低池塘藍藻總量(要達到30%以上換水量),再調動隔壁濃綠色水、褐色水過塘(10-20公分水)及外來新水解決。調整養殖池NP比例(投入高活性光合細菌/反硝化菌利用掉水體大部分硝酸鹽,投入無機磷少量拉高NP比,使之達成有利于其他有益藻類生長而不利于藍藻生長的營養結構),但使用過程中在加水前必須做好PH緩沖體系(添加碳酸根),這種方法可以在二天內解決藍藻,但蝦體受損肝胰腺需要通過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類來恢復。但要注意這個方法對天氣要求(不要在雨天)、光合細菌/反硝化菌菌種(市面上只有個別品牌菌種能達到)要求高。
4、水色很濃的藍藻。有條件也可以采用整塘搬遷的方式,換不了水就搬家(哈哈);當然也可以采取整塘全部換新水的方式了(不用怕“應激”,再怎么說也不會比蝦苗從苗場到養殖池影響大)。但如同方案3,必須做好PH緩沖體系,受損肝胰腺需要通過喂食5天左右破壁酵母+寡聚糖類來恢復。
5、水色很濃的藍藻。采用腐植酸鈉+高濃度高活性光合細菌/反硝化菌方法處理,第2天再吸附死藻顆粒下底,排出/吸出池外。原理是利用腐植酸鈉遮光,光合細菌/反硝化菌利用水體多余硝酸鹽來調整水體營養結構,天氣要求、菌種要求、蝦體調理同方法3。
6、并發感染黃身蝦塘,在處理好藍藻后,可以采用五黃+聚維酮碘連續消毒2天(下午6點),并在第2天早上加用一次過硫,蝦體調理如方案4。
五、藍藻預防
1、有條件的養殖池高溫季節使用遮陽網減少太陽光照,對預防藍藻爆發有一定作用。
2、高溫、強光照情況下,適當使用腐植酸鈉制品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3、養殖密集區域高位池使用一定比例(養殖池4-6:1蓄水池)的蓄水池,在蓄水池預先使用硫酸銅、硫酸鋅、硫酸亞鐵處理有害藻類,再使用有利于有益藻類生長的茶麩來定向培養黃綠水,減少外源藻種對養殖水體的影響。
4、底鹽度土池可以混養養殖魚類(鰱、鳙),防止藍藻爆發。
5、富營養化水體定期使用光合細菌/反硝化菌利用部分水體多余硝酸鹽、甚至可以定期添加無機磷來調整水體營養結構,想辦法將養殖池水體、底質有機物排出池外。
6、最重要的。養殖過程做好對蝦肝胰腺的調理,以上圖2養殖池發藍藻超1星期,在到5月旬藍藻小高峰期是毫發無傷,而附近養殖戶則是死蝦、排塘、捉蝦······
藍藻防治方法多樣,條條大路通羅馬,歡迎廣大養殖戶、專家參與在線交流,6-7月將是藍藻高發季節,你準備好迎接藍藻的挑戰沒有?
1、來源:水產熱點(Shuichanredian)
2、作者: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