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南美白對蝦與草魚、鯉魚混養技術

                編輯:阿坤   時間:2018-06-09   瀏覽:

                隨著南美白對蝦淡化技術的不斷成熟,其淡水養殖面積逐年擴大。近年來,由于對蝦苗投放密度的不斷提高,使得對蝦養殖業病害頻發,這不僅給對蝦養殖業造成極大的損失,而且也極大地挫傷了蝦農的積極性。為了有效預防南美白對蝦疾病的發生,提高池塘養殖綜合效益,南美白對蝦與草魚、鯉魚混養,不僅有效利用了水體空間,增強了水體的自凈能力,維持了生態平衡,有效阻斷病害的傳播途徑,避免蝦病暴發,降低了養殖風險,而且增加了經濟效益,使蝦農增產增收,極大地提高了蝦農的積極性。現將有關技術介紹如下,以供養殖者參考。

                1、養殖前準備

                1.1、池塘條件
                2個試驗池南北走向,面積各0.67hm2,長方形,池深2.5m,池底平坦,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每0.33hm2養殖水面配備1臺3kW葉輪式增氧機。

                1.2、池塘的準備工作
                徹底清塘,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保留10cm底泥;經過1~2個月的充分晾曬后,每公頃用1800~2250kg生石灰進行十塘消毒;通過60目篩絹過濾進水,池水深50~60cm。

                1.3、培養餌料生物
                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工作一般從放苗前15~20d左右進行。具體操作步驟如下:用發酵烘十后的雞糞培養基礎餌料生物,每公頃用量300kg。當水溫達到16℃以上時,根據水中浮游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施人適量的活菌。當水色較淺時,水體透明度過高,施用光合細菌;當水色較深時,水體透明度過低,施用芽抱桿菌。幾天后,當池水透明度達30cm左右、水色為淡褐色或黃綠色時,即為放蝦苗的最仕時機。

                1.4、蝦苗的選擇
                蝦苗購自有合法經營生產許可證的蝦苗淡化場。選擇標準:①規格在1.0cm以上,個體大小均勻整齊,體色透明,體表十凈,無損傷,無寄生蟲;②游動活潑,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逆水能力強;③蝦苗的胃腸內食物飽滿,腸道直,無畸形,體表、鰓部潔凈;④淡化鹽度在3%。以上,淡化時間最少14d;⑤抗離水試驗:從育苗池隨機取出若十尾蝦,用擰十的濕毛巾將蝦苗包埋起來,5~8min后放回原水,如果蝦苗存活,則是優質蝦苗,反之則是劣質蝦苗。

                1.5、苗種放養
                為了保證蝦苗下塘的成活率,放養前需試水,提前2~3d從苗場拿回蝦苗,用40目網做成網箱放在池塘中暫養2d,如24h成活率達90%以上、48h成活率達85%以上時,可以確定投放。水溫18℃以上,選擇天氣晴朗的上午(10:00左右),在池塘上風向投苗;把整袋蝦苗在蝦池中浸泡30min,然后放人蝦池,每公頃放養75萬尾。投放蝦苗20d后,開始投放草魚和鯉魚,草魚平均規格0.5kg/尾,鯉魚平均規格0.40kg/尾,每公頃放養各750尾。

                1.6、日常管理
                1.6.1水質調控:及時注換新水。養殖前期一般不換水,只通過加注新水來提高水位,待南美白對蝦長到體長8cm以上,根據水質情況適時、適量換水,每次換水量不超過20cm。每隔15~20d潑灑1次微生態制劑以改良水質,調節微生態平衡、藻相平衡和化學平衡。每天及時開啟增氧機增氧,保證水體循環和有效增氧;防止南美白對蝦浮頭、泛池。定期測定溶解氧等水質指標,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問題。
                1.6.2投飼管理:堅持“四定”原則,魚體每天投喂2次(9:00-11:00和14:00-16:00),投餌量占魚體重的3%。當南美白對蝦體長達3~5cm開始投餌。投放魚苗前,餌料粗蛋白含量為40%,開始每天投餌2次,逐漸增加到4次/d,根據餌料臺剩料情況和蝦的飽胃情況適當增減蝦料用量。蝦吃完料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h左右。
                1.6.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蝦活動和攝食情況,及時防治病害,并做好養殖口記。
                1.6.4疾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方針。第一,穩定水質,在整個養殖過程中保持水色、pH值、透明度等水體理化指標的相對穩定,保持較高的溶解氧;第二,在草魚餌料中定期添加三黃粉、保肝靈、氟苯尼考,在蝦料中定期添加EM菌、噬菌蛙弧菌,每15d投喂3d藥餌;第三,投放草魚后,定期用氯制劑、嗅制劑等給水體消毒,每10d消毒1次。

                2、討論

                2.1、混養的可行性
                南美白對蝦與草魚、鯉魚的混養模式利用了養殖對象之間的生物學互利關系,建立起以發揮穩定池塘生態系統功能為基礎的養殖結構。該種混養模式使池塘生物鏈更加豐富,浮游植物種類更加多樣化,世代演替更加穩定,水質更易調控。此外,南美白對蝦和鯉魚生活在池塘底部,草魚屬于中上層魚類,混養對象之間不競爭飼料,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不僅有效提高池塘負載力,而且可最大限度增加經濟效益。

                2.2、混養模式
                可有效控制蝦病的發生和蔓延養殖實踐發現,混養水質比較穩定,水體中浮游生物種類及數量相對比較恒定,所以養殖對象不易發病。近年來,南美白對蝦的疾病主要以白斑病和偷死癥為主。目前,防控蝦病的主要措施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該試驗池全年未發生南美白對蝦疾病,這可能是由于利用草魚和鯉魚攝食病死蝦及體質弱的蝦,從而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池塘中的鯉魚屬于底層魚類,可以吃掉發生偷死癥的南美白對蝦;草魚屬于中上層魚類,可以吃掉出現漫游的病弱蝦,立體全方位養殖有效切斷了蝦病病原的傳播途徑。因此,蝦池混養與單一養殖相比,可以有效防控蝦病的發生。

                2.3、混養魚類的投放時間和規格
                投放魚苗的時間為投放南美白對蝦苗后20d,此時對蝦個體達2.5cm以上,可以有效逃避敵害的侵襲。此時投放魚苗可以有效避免南美白對蝦蝦苗的損失。投放魚苗的規格要求為:草魚0.5k/尾以上,鯉魚0.4kg/尾以上。

                2.4、科學投餌的重要性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科學投餌是確保混養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該試驗中,投放魚苗后,為避免草魚吃高蛋白的蝦料而發病,筆者調整了蝦料的粗蛋白含量,而且盡可能避免草魚巡邊吃蝦料,當草魚適應后再逐漸提高蝦料的粗蛋白含量。

                2.5、混養效果分析
                在養殖實踐中,單養任何一種水產動物的風險都比較大,而混養之后可極大地降低養殖風險,提高經濟效益。此外,精養蝦池混養的魚類可對南美白對蝦產生攻擊性,從而使南美白對蝦產生應激反應,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南美白對蝦的機體活力,而且能增強其免疫力和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2.6、發病時的控制措施
                南美白對蝦一旦發病,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投喂魚飼料,同時減少蝦飼料的投喂;②馬上下網捕撈出病蝦,特別是攔網底層應留出大約20cm的空隙,給正常蝦讓出活動空間;③立即進行水體調節。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