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爵談土塘、小棚早期對蝦養殖出現的一些情況及處理發
編輯: 時間:2018-06-09 瀏覽:
一、苗浮于水面上其中兩種現象
1、有些人說,他們放苗一般都是三四天才下去,這也是因為他們苗前消毒等工作沒做好。
進水消毒時使用過量的消毒劑、硫酸銅、敵百蟲等,多會出現放苗時,苗延長下底的時間,或一塘水在放苗前倒過多次藻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正常的水體放苗的話,一般是半個小時就看不到苗了若是放苗一到四天前,那苗都在水的上層,或是水面上漂,嚴重的還會出現跳塘的現象。那這就是因為水體毒性還比較大,苗無法到水底下去,僅能呆在上層及水面,因為上層水的溶解氧相對高,高的溶氧可以氧化水體中一些有毒物質,使其毒性變小,而底層水因其溶氧相對低,有毒物質濃度相對高。這一來,是傻子都懂得應呆在哪了。
出現這情況,主要是增加溶氧和解毒,可以適量的潑些VC和離子鈣。潑VC,是因為這種不適水體,蝦苗肯定有些應激處于緊張姿態,補充VC,可以起到鎮靜舒緩的作用。而潑離子鈣,是因為若是因重金屬濃度相對高的話,加入一些離子鈣,可以與重金屬發生置換等化學反應,使其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從而削減毒性。
2、捕食而逗留于水面
我就曾遇到過這么的一種情況,那就是早期水體不適,后來通過解毒等解決了,兩天后,一同事打電話對我說很多棚里的苗又上到水面上來了,我當時愣了一下,心里感到很是納悶的,因為一般而言,經解毒等操作下去的苗,僅要不再有其他多余的操作的,比如再下什么東西或加水的話,苗一般是不會再上來的。
所以,那個時候,我也是帶著困惑與一絲不安到了棚里。到那粗一看,眼神一斂,視野里能看到二十幾條的蝦在水面上漂著游動,還有不少的蝦在水上中層流動,初看時,像極了水體不適而起來的苗,但畢竟我感覺不太可能,于是我趴了下來,留意的觀察,當看到一條蝦的腸道極為飽滿,可謂是真正的一條線,這時,心里可謂是大定了,又觀察其他蝦苗,腸道都非常的好。這個時候,心已完全的放了下來,因為,僅要蝦的腸道沒問題,那就意味著啥事都沒有(除非是急性中毒,或是意外損傷,才會出現腸道飽滿而死蝦,不然,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
既然蝦沒事,那我自然要找出為什么好好的蝦會在水面上游,會不會是因為捕食呢。畢竟,在高位池里,若蝦要吃水面上的泥皮時,會轉過身子來,十腳朝天,抱著食物啃。而不是像這蝦苗像病蝦在水面開飛機的樣子。
于是,我就趴在水面上,眼睛離水僅有十公分左右,撅著個屁股,若是有人看到俺這姿勢的話,肯定會笑死的。觀察了十來秒的時候,發現有一只蝦苗在游得好好的情況下,突然做出怪異的動作,很快又恢復正常的泳姿,我一下就意識到那是捕食動作,于是轉視線轉移到水面上時,仔細一看,看到水面上有些小型的枝角類在游動,而且有不少在水的中上層,這一來,就很好的解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蝦出現在這些水層。
而且,為什么會是過兩天蝦苗才出現在水面上呢,我是這樣想的,而且它應也是切合實際的。我覺得主要是一開始它還沒習慣于捕食浮游動物,雖然說那些苗在蝦苗場的時候,也有吃豐年蟲,但,相對來講,蝦苗池僅有16個平方左右,而里面放了百多兩百萬的苗,每個苗所占的水體體積很小,豐年蟲一潑下去的時候,等于直接潑到嘴邊,簡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嘴的生活,至于對捕食能力,就沒有多大的鍛煉到。
所以,那些苗放到蝦塘里時,一開始的一兩天還不適應自已捕食。過兩天,在饑餓的驅動下,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如何去捕食。這就很容易的說明了之前我所遇到的問題。而且,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在蟲多的地方,蝦就會很多,而蟲稀少的地方,蝦也相應的少了很多。
二、塘中各種蟲類的情況
一些土塘里,極容易繁殖浮游動物。一般進水一個星期左右,就會自我繁殖起來,有些可能是水源帶進來的,也可能是塘底里休眠的蟲卵遇水后,就如同久旱逢甘露般都冒頭了。不同的蟲源繁殖起來的蟲也各有所不同。像我所觀察到的,好多個塘里占優勢種群的種類都不一樣。
不過,我對浮游生物的了解還非常的淺薄,好多蟲名都叫不出來。在海南學習海水魚苗時,接觸的都是輪蟲和枝角類,這些蟲子都是定向培育,輪蟲等很多的品名我倒是可以叫得出來。
可現所接觸的很多浮游生物,以前都沒接觸過,而這類的圖譜書又沒帶在身邊,所以想確切的說學名,還真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僅能是略為說一下。
塘里的蟲類若是繁殖過多,會出現好幾種可能的現象:
1、水吃清了。這種,還算是最好的結果吧,水雖然吃清了,但蟲類還沒死,對水質的影響不大。
2、水變得乳白或米黃,這有兩種可能:
(1)蟲子大量的繁殖,多到嚇人的,我用看蝦苗的網框刮個一米距離的水,就刮到三四兩。若是夜里用手電簡一照的話,十來秒就能疊起蟲墻來。有時,蟲真的多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2)蟲死了,本來水中的蟲還很多,一夜之間就差不多都死光了,這個時候再觀察時,就很難發現蟲,水體的透明度也變得很低,一般在五到十厘米之間。蟲死后,細胞破裂,胞內物溶出,使得水體中有機物增多,從而導致變色和透明度減低。這個時候,一些水質因子也會發現變化。從我的跟蹤檢測來看,最明顯的,是亞硝酸鹽會升高。
我曾打了一桶蟲變后水回來放在室內觀察時發現,這種蟲類的胞內溶出物在水中懸浮兩三天以后,那些物質會沉淀到塘底,使水重新澄清起來。不過,在外塘的環境里,在無人為干涉之下,由于風力等的作用,一般都需七至十天,水才逐步的好轉。
若想及時的調水,可以在蟲死水變的當天,就進新鮮的水,進水量自己控制,最好是每天五公分以上,連著進三四天,而且第一天就潑撒一些EM菌來加速有機物的分解,這一來,僅要天氣比較好,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明顯的感覺到水色在轉好。
3、水變得金黃金黃的。
不同種類的蟲子胞內物不一樣,所以,對水體染色也不同。像有種身體比較扁平的蟲大量死后,就會導致水變金黃。
我曾遇到過這種情況,那天早上我巡塘的時候,當看到那塘本來昨天傍晚還是很好的水色變成一片金燦燦時,就傻了下眼。后來,我就接上文所說的方式來操作,第三天的時候,就感覺水色好轉了。而我之所以能那么肯定是蟲的胞內物染色而導致,這結論不是道聽旁說,也不是從書本中得來,而是我一次無意間的發現。
因為我所管理的塘中有小棚、土塘,也有高位池,而我在高位池的養殖中,想早期收集蟲類給蝦吃(畢竟蝦吃蟲類長大,不管是抵抗力,還是活力都比吃飼料好得多),突然想起來蟲類有淡海水之分,淡水蟲不一定能在鹽度里存活。因為不同的蟲類,對鹽度的適應范圍不同,蟲類要維持細胞的活性,就要維持胞間滲透壓,若鹽度過高或是過低,無力維持時就會導致細胞滲水破裂或是脫水過多而亡(南美白是廣鹽性的,可適應0-43度之間,說白了,就是它自身對滲透壓的調節能力很強)。
所以,我裝了一些抽的井水(23格鹽度)在桶里,從3格鹽度的水里撈了一些蟲放到桶里,一開始,感覺那蟲子的泳姿之類的好像還很正常,觀察了幾分鐘,有別的事情就出去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回來的時候,傻眼了,那蟲子全都死掉了。不過這個時候,水還是很清澈,第二天一早看時,水就變得非常的金黃。
4、水變得發紅
這種水色,主要是輪蟲類的,也就是俗稱的紅蟲。在這種蟲類繁殖得不算非常多的時候,常常會在水中形成一團團的蟲群,我第一次見的時候,還覺得很美,像宇宙間的星云一樣,絢麗多彩。
5、下風口處發黑,這情況,有好多種可能性
(1)死蟲在風力的作用下,堆積在一起,時間久了,這個地方就會發黑,而且這個點上的溶氧會很低,一般低到0.5PPM都有可能。關于這個方面,我還曾擺過一個烏龍。前段時間傍晚測溶氧的時候,在一口塘下風口處,我放了溶氧儀的探頭在水里,看著那顯示屏上的數字在不斷的跳動,當跳到2PPM的時候,心頭都在打鼓了,還在不停的死命往下降,俺的臉呀,是越來越黑呀,最終停在0.5PPM。
我當時沒想太多,立刻打開進水閥和氧機。當仔細一琢磨,不對呀,這么低的溶氧,我怎沒見過有蝦浮頭呢。于是我繞著這個塘,又測了五六個點,結果都是顯示6PPM左右。這個時候,我已有點猜想,最先的那探頭應是丟在發酵點上了,所以溶氧才會這么低。
這里說個題外話,剛放幾天的小蝦苗,耗氧率高,但耗氧量很低,就像水體中因為蟲太多,溶氧僅有1.2PPM,它也能安然無恙,游得很安詳和悠哉游哉的(這個我遇到過,是實例)。一般而言,中后期,若是溶氧這么低,那蝦肯定就會浮頭出事了的。而早早期不會,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小苗的需氧量不大。二是早期由于還沒開始投料之類的,塘底的有機質的堆積還很少,在低氧的時候,水體中沒生成多少有毒的物質,所以蝦苗沒出現什么不良的現象。
(2)好多身上帶有黑色素的蟲子大量的聚集在下風口,遠遠看來,也會很黑的一團。
(3)大量的蟲殼漂在水面上,在風的作用下而富集。
三、蟲子過多時的一些舉措
有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浮游生物過多的時候,要么水中藻類被吃光,水變透明,要么就變渾水,透明度5-15厘米之間。
1、當蟲過度繁殖而水變得透明的時候,我們就要特別注意它的食物來源,也就是藻類的供應。這個時候,要加大進水量,也就是說從外面引進藻源提供給它。特別是陰天的時候,更是要加大一點進水量。因為藻類的繁殖在晴天的時候繁殖速度快。
還有一種更為方便和實際的作法就是潑一些EM菌到塘里,讓那些EM菌分解塘底的淤泥等有機質,使塘水的肥力加大,促進藻類的繁殖。一般天氣好的話,施菌下去的第3-5天水色就會相對濃一些起來的。
施菌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1)盡可能的分解塘底的有機質,使底質持續一種氧化狀態,一個方面不容易滋生有害菌,另一方面不容易產生有毒物質。
(2)潑菌,可以使塘中的有益菌處于一個優勢,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蝦。
(3)蝦苗是很喜歡吃菌團的,而且營養成分非常的強。
不過,這個時候補菌,最好是強大一些量,因為很多蟲子也會捕食菌團,補菌下去,一定程度上,也是給它送菜。像那種塘齡已有兩三年的土塘,底部已積累了足夠多的淤泥,這個時候,盡可能的不要下肥,就僅用菌來分解底部,就能有足夠的肥力來保持水體的穩定。補那些有機肥或化肥的話,水體的穩定性差,而且可控性相對低,不好。那種沙底或是新塘的話,就要適當的補充一些肥給它。
蟲子過多的時候,會導致損苗之類的。以前呢,知道有些蟲過多的時候,就會捕食蝦苗。像蜻蜓的幼蟲就很厲害,像指甲那么的大的幼蟲,能抱著14-5天大的蝦仔吃。前段時間在盆里試苗的時候,我也曾觀察到那種長得像蚯蚓但很細小的蟲,它能纏住蝦體,使蝦致死。常常在這種蟲多的盆里觀察到死苗,嚴重的,還曾發現過20只試水苗僅剩下3只活的,別的都死在盆里。
2、對于蟲子過多,很多人采用殺蟲的菊酯類的農藥來殺,這類的藥絕對能殺死蟲子,但藥殘留時間有些長,一般為一個月,有不少人殺蟲了后,連著試苗都不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藥殘。
有些藥品說明上標著僅殺蟲,而不會毒害養殖對象。這種做法,有時真的很不負責任。據我所知,有些蝦農就是放苗后,感覺蟲子太多了,就帶苗殺蟲,結果蟲死了,蝦苗也沒了。
3、若是我的觀點的話,我推崇用生物控制法。
(1)若是知道自己的塘里很容易滋生浮游生物,那就多放一些大頭魚(每畝放30條點每條一斤左右)(淡水或低鹽度養殖)到里面,大頭魚(又叫花鰱、胖頭)是專吃這類的東西,這一來,水就可以控制得很好。我們這邊因為進水緊張,所以,得提前抽水。而這塊區域浮游生物滋生速度非常的快,我們提前放了大頭的塘,水一直都保持很穩定,不會出現蟲類暴發或水變的現象。可能有些人會擔心先放大頭魚而后放蝦苗的話,會不會出現大頭魚吃蝦苗而導致損苗。這個不用擔心,因為我有幾個朋友都是先放魚再放蝦苗,養得還算不錯,土塘的畝產都是1000-1500斤。
(2)除了大頭魚外,還可以放一些叉尾鮰,我本來還真不知道這種魚專吃浮游生物的(當然現知道了,寫到這的時候,剛查了一下百度),是有一次早上我巡塘的時候,走到進水溝的末尾,那里是下風口,經常會聚集很多的蟲類,發現有好幾條魚在水面上濾食,游動的時候,嘴張得大大的,就像深海里蝠鰩進食一樣。我當時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大頭在濾食,在那靜靜的觀察了一下后發現,都是叉尾鮰。所以,我才對這種魚能吃浮游生物有那么深的印象。
(3)若是知道自己塘很容易滋長蟲類,可以晚一些進水,因為土塘的水僅要潑菌下去,一般可以自己肥起來,所以,不要再額外的施肥,以免藻類繁殖比較快,發生連鎖反應。
這一來,能過晚進水、放魚和蝦苗的捕食,讓蟲類繁殖不起來,一般二十幾天左右,就不怎能在水體中看到蟲了。
不過,土塘的水若是能提前一個月左右進的話,最好提前一個月進好水,在這一個沒放苗的月里,水質可能會經歷一兩次的倒藻等水變(當然,塘底肥力夠的話,進來的水,就不會倒得了),但個把月后,水體就會很穩定。
當然,起碼也要進堤壩邊上60-70厘米深的水,若水位太淺,水體的變化很大。我曾留意過,塘邊水位僅有20厘米左右的塘的水變化很大,一般十幾天就一個輪回:蟲類大量繁殖,蟲死后水變乳白或米黃,亞硝酸升高,過段時間水凈下來,水色好轉后,蟲又在量的繁殖,又變乳白一次。還有一種情況是,水變蟲吃透明后,達到了一個動態平衡,老弱的蟲死掉,在岸邊能看到一圈蟲的尸體,但水里蟲還是很多,而且能維持很久,雖然水還是清澈透底的。
四、吃蟲長大的蝦苗
有這么一句俗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蟲子。話雖俗,但理不俗,說明了,蝦米天性就是吃蟲子的,所以,在投苗到30天左右,這個階段,若是能做到僅是吃蟲長大的話,它的抵抗能力很強,前期很少會出現問題。而且,蝦的活力非常的好,十天左右的小苗用瓢撈起來的時候,那苗在瓢里活蹦亂跳,讓看的人心情很愉悅。特別是上料臺后,若是去拎料臺,明明一開始有很多蝦在,而你拎的過程中,就會跳得差不多,拎起料臺能看到的,僅是那么的十來只。
而且,我聽說,現有個別的苗場已開始采用純生物餌料來投喂幼體,不再喂BP料、蝦片、黑粒之類的。我覺得這也會是一種趨性,以后會越來越多的苗場采用這種方法。
而且,據我觀察,由于不同的蟲類所含的營養成分不一定,蝦苗吃了后,長生的速度也不一樣。而且,蝦一定程度上對食物的適口性也有要求,雖然沒有魚類對餌料適可性要求那么高。因為蝦是屬于抱食類的十足目甲殼動物,它能用前面的那五對步足抱著比它身體還要大兩倍的慢慢的啃。我以前曾見過兩只蝦抱著一只死蝦在吃。
一般放苗的第三天撈苗來觀察時,還能看到好大一部分苗的肝胃腸是黑色的,這說明了蝦在換了一個環境后,還沒真正的適應捕食活性餌料。當然也能看到大概10-20%的蟲的腸道里已是淡黃色或其他相應的色,一般而言,它吃什么蟲,肝胃腸就會是什么顏色的。
由于蝦苗小的時候,僅要一脫殼,它就能立刻游動和進食,所以,正常的幼體不管你啥時間撈,看到的,都應是腸道飽滿的。
五、蝦的脫殼
由于蝦苗小的時候,僅要一脫殼,它就能立刻游動和進食,邊吃邊硬殼。所以,正常的幼體不管你啥時間撈,看到的,都應是腸道飽滿的。但,隨著苗的不斷長大,據我的觀察,當苗長到1.5-2.5厘米左右的時候,撈苗來觀察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些蝦的腸道是空的,蝦體上紅色素相對有些多。摸摸身體時,手感是比較軟的。
蝦苗一天脫殼一次,慢慢過渡到兩天一次,到十幾頭的時候,就可能十天半個月才脫一次。
土塘和放得比較疏的高位池能明顯的感覺到規律性的脫殼,也就是初一十五大潮的時候,能在料臺,或是水面上看到蝦殼,而且脫殼的當天,吃料很慢,平時一個半小時能吃完的料,可能二個多小時才能吃完。
但,在超高密度養殖的高位池里,是感覺不出什么初一十五的脫殼的,塘里每天都有大量的蝦在脫殼。想要看到集體大脫殼的話,僅有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比如說下幾十公分的雨,或是補充大量的礦物質或是肽等營養的時候,第二天能在水面上看到非常非常多的殼。
像我在標粗的小棚里(300平方放苗56萬)潑了一些好的離子鈣后,第二早就能看到很多小蝦殼。很多書本上說蝦是晚上9點到凌晨3點多脫殼,但,據我的觀察,若是苗放得多的話,一天24個小時,啥時間段都有蝦脫殼,因為我有幾次早上去拎料臺的時候,看到料臺里剛好有蝦在脫殼,中午的時候好像也曾遇到過三兩次。
蝦蛻殼的速度很快,僅是零點幾秒的時間,蝦在進入蛻殼后期時,會將甲殼里礦物質等吸收到新生的殼里,外面的那層殼的話,會變的很薄和脆。蝦脫殼的瞬間,會用力的向后彈幾下,就可以從頭胸甲與腹甲連接處掙脫出來。
剛蛻殼的小苗,很快就可以游動,而逐漸大的蝦,硬殼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來越長。黑斑病多數都是在殼還沒硬的時候,受到感染。那些比較大的蝦,脫了殼后,會側躺在塘底,過一會吸水澎脹后,殼有些硬了后,才恢復游泳能力。
大的蝦,在殼還沒硬回來之前,是完全不進食的。有一次,一個已有四十幾頭的塘,一天早上完全不吃料,拋網的時候,觀察到所有的蝦的腸道都是空的,而且殼都有些軟,當時真有點困惑和有點怪自己平時的管理不到位,怎問題到這么嚴重的地位才發現。因為看到那么多的空腸的蝦,所以打算賣了。因為一般拋網看到有三成的空腸胃的蝦,就要考慮賣蝦。后來,一個朋友說:“有沒有可能是因為脫殼,所以蝦不吃東西,畢竟蝦的肝那么好,不像是病蝦。那些蝦的肝臟確實是非常的好,邊緣非常的清晰,包心腔也非常的白。”覺得朋友的話也對,那蝦沒賣,過兩天后,又恢復了正常的吃料。
六、腐殖酸鈉使用不當
腐殖酸鈉應該說對于水產養殖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使用恰當的話,它對解毒、調水、壓抑青苔的生長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有些腐殖酸鈉使用的時機不對的話,又變成雙刃劍。有一種腐殖酸它潑到水里后,染色能力極強,一潑完,整塘水都變黑,而且水體中的懸浮顆粒變得多了很多。這種腐殖酸那就要慎用。我曾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記憶猶新。那次,是用腐殖酸混了菌泡了兩天后,潑了12張小棚里,等工人潑完,我巡塘的時候,看到那水色,還有水里那么多的懸浮物,就感覺不太妙,可能會壞菜。本來還要再潑一組12個小棚,我趕緊給叫停了,而且讓他們回來給那已潑了腐殖酸的塘,每個塘加大劑量的潑一些蛭弧菌,而且對他們說這三天內要注意密切觀察這12張棚。第二天一早,我去看拎料臺觀察那些棚里的蝦時,那些蝦的須和尾都有些發紅,而昨天之前,是沒有這現象的,這就說明了蝦有些應激了。而且蝦體上的黑色素點很多。這里說些相關連的話。蝦體上的色素由色素細胞來構成,有單色素細胞、雙色、三色和多色,這些色素細胞受神經中樞的控制。
像那些紅體病等,之所以那蝦的體色會變得紅起來,是因為蝦的機體收到侵害時,它的免疫系統火力全開也頂不住,就到處拉壯丁,那些紅色素細胞也參與了防御,所以蝦體就看起來是紅的。而像因潑腐殖酸而導致蝦體黑色素變多,是因為水環境中的黑色懸浮物多。而蝦為了保護自己,所以進行擬態,就增加了自身的黑色素。這在大自然中是極為常見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在那些蝦長得很慢和水體中懸浮物多的塘,蝦體上的黑色素也會很多。像那種白色沙底的塘,養出來的蝦的體色就會很白,很晶瑩剔透。若是我們普通人看的話,感覺這蝦的體色很好看,但,這種蝦賣不出好價格。而高位池里,因為鋪了黑膜,長時間的環境擬態,使得蝦的體色為青灰色,這種體色的蝦,蝦仲是最喜歡的。因為這種蝦體內的蝦青素多,經加工后,蝦體紅艷,賣相好。
曾有一位蝦仲告訴我,同一規格的青灰色的蝦和白沙底養出來的蝦,前者價格要貴一塊錢。接著上面所提及到的潑腐殖酸鈉的塘,那塘里到了第三天的時候,每個塘里都出現了死蝦,多的,一個料臺里有七八只之多。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得多,那些顆粒太多太細的腐殖酸鈉在有苗的時候潑下去的不好之處。第四天的時候,死苗少了很多,一個料臺僅能看到一兩條,有個別塘已沒發現有死蝦。第五天的時候,已基本上,每個塘都看不到死的蝦。能好的這么快,我個人覺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我提前潑了一些蛭弧菌下去,而且到了第五天的時候,那水體中懸浮物已變得很少,蝦的體色也逐漸的變得晶瑩剔透起來。有藥效的東西,用起來,會很得心應手。而不好的東西,用了不僅雪上加霜,還鬧心。因為小棚里的水體小,對檢驗各種藥品的藥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七、棚內水出現大泡沫
這個是小棚養殖里最常見,而對有些人來說,也是最棘手的問題。
大泡沫的產生,說白了,和塘的有機質有關,死藻、殘餌、有機碎屑過多的時候,加劇了水體的粘性(蟲多的塘水也很滑,但,這種的不會有泡沫),那些氣體產生以后,無法消散,不斷的有小泡沫的加入,泡沫就會越來越大,水越不好,泡沫就會越穩定。有可能一個大泡沫半個小時都不消,這一來,可能整個塘都是泡沫。
一塘靜止的水的話,水面一般是沒什么泡沫的,這也是為什么好像在高位池不開氧機的時候,感覺水很好,一開機,那水就變得很難看。說白了,這水本來就差了,僅是沒有外力的擾動下,看似還行。一動真格,里子就給翻出來了。(塘水如社會呀)
話回正題,其實,小棚里的泡沫,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的,在早上巡塘的時候,若看到水面上有十幾個直徑有2-3厘米的時候,這時就要開始處理:潑EM菌,潑些鈣,進些新水,最好是進有藻源的水,溫度允許的話,最好拉起棚兩端薄膜,若是沒條件,可以白天打開兩端的小門,一般過兩三天左右,那水就會變好。我一向都是這樣處理,都是保持很好的水色和透明度之類的,水看得很舒服。
其實,對于經驗老道的人來說最經典也最霸氣的一句話是:“這水我看它不舒服,得處理了!”
看慣了水,對水質的好壞,心里已有一桿稱,所以,看到不舒服的水,那肯定是水在變壞了。
八、小棚里各種處理,不受天氣、時間的影響
有些人在小棚里潑菌或消毒等,都要等天氣好了再弄。其實,沒必要。
露天塘的各種操作,很多都受天氣影響,所以形成了一些共識。而這種共識,也被延到了小棚里。呵呵,大家什么時候見到那些蝦苗場要潑什么的時候會受天氣的影響,不管出太陽還是下雨,它該怎做還是會怎做。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蝦不可以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吃蝦的禁忌
- 現在小龍蝦苗價格多少錢一斤?2020年小龍蝦苗價格會漲嗎?
- 2020小龍蝦上市價格是多少?小龍蝦哪里的最有名?
- 小龍蝦好養嗎?
- 小龍蝦網箱養殖技術
- 養小龍蝦的池塘怎么挖 小龍蝦養殖池塘開挖方法
- 中國對蝦多少錢一斤?2020年中國對蝦價格行情走勢分析
- 小龍蝦養殖技術大全
- 養殖小龍蝦有秘笈嗎 悟透就是養龍蝦高手!
- 一畝能養多少斤龍蝦,小龍蝦畝產多少斤
- 養龍蝦要投資多少錢?
- 小龍蝦怎么清洗干凈?
- 河蝦的營養價值及功效與作用
- 基圍蝦的養殖注意事項
- 羅氏蝦養殖技術 羅氏蝦的養殖前景
- 河蝦怎么做給寶寶吃?
- 養殖小龍蝦難在哪里
- 喇蛄和小龍蝦的區別
- 在淡水條件下怎能養殖皮皮蝦?
- 皮皮蝦怎么養殖?皮皮蝦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