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4月份,在筆者服務走訪合浦各養殖區域期間,發現較多蝦塘水體出現渾濁、懸浮顆粒多、藻類老化濃綠、分層倒藻的現象,過程對上述幾種水體進行檢測,均發現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尤其現處于養殖中期階段的蝦塘,亞硝酸鹽的含量超標程度更為嚴重。


在上述水體環境下對蝦子進行觀察,大部分出現蝦體黑色素增多、體色黯啞無光澤、紅須、紅尾狀態。提料罾時蝦體彈跳無力、殼軟,甚至出現頭胸甲重殼等蛻殼不遂的現象。

導致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近期已進入高溫天氣階段,但期間北風、暴雨交替頻繁,天氣極不穩定,使原本處于不良狀態的蝦塘水體更為惡劣。天氣多變、水體環境不穩定、亞鹽超標的環境可使蝦體處于應激狀態,影響其對水中鈣鎂離子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蛻殼不遂、硬殼困難,免疫力下降,從而誘發各種疾病。同時,過高的亞硝酸鹽含量是促使蝦子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主要誘因之一,若無有效的操作進行解除或者緩解,蝦子甚至會出現紅體、游塘,蓄發不可救治的病害,尤其在對蝦蛻殼高峰期階段。
二、亞硝酸鹽的來源
亞硝酸鹽的來源一方面來自水源的本底含量,另一方面,也是主要方面,就是養殖過程中的累積。
前期主要是由抽入地下水引起亞硝酸鹽含量偏高,此情況具有區域差異性。中后期主要是因為倒藻或飼料投喂量過多引起,也有部分用戶在刮蝦之后翻底造成亞硝酸偏高。池塘中的氮循環大致為:含氮有機物(殘餌、糞便、死藻等)→氨→亞硝酸鹽→硝酸鹽→被動植物所利用,由于硝化細菌硝化亞硝酸鹽的速度低的原因,而使亞硝酸鹽常在氮循環環節中積累,導致含量偏高。

三、處理思路
1.養殖前、中期處理:
此階段池塘有機物開始大量積累,如何消除過多的有機物和保障氮循環暢順是此時的處理重點。
減少有機物積累,消除過多有機物:a減少投喂量;b加強排換水;c氧化池底。
通過氧化、生物分解方法加速氮循環中亞硝酸鹽的轉化:a使用化學類氧化物;b投入活菌進行轉化和同化作用;c.增加水體溶解氧。
2.后期亞鹽處理思路:
此階段由于蝦子的存塘量大,投喂量大,水體的亞硝酸鹽難以有效去除,尤其是不可換水的池塘。因此此階段的處理,除了運用前中期的處理措施的同時,輔助使用以下方案,達成緩解亞硝酸鹽毒性和增強蝦體體質目的。
通過加入海水或粗鹽掛袋/潑灑(每畝40斤)以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
使多維、離子鈣、微量元素(如“海大三寶”)來促進對蝦有效蛻殼、快速硬殼提高蝦體抵抗力,應對不良環境。
四、案例
土塘案例:
乾江郭老板一口蝦塘水面3.5畝,水深70cm。配備兩臺水車增氧機。3月19日投苗19萬進行養殖。4月25日早上乾老板巡塘時,發現蝦塘水體變渾濁,于是對水質進行檢測,發現亞硝酸鹽含量超標,高達0.35mg/L。并通過料罾觀察,發現蝦色、須和尾扇發紅。


處理方案:
4月25日上午在乾老板發現亞硝酸鹽過高后,開始進行處理:使用池底安3瓶;降低投喂量,從20斤/餐降到15斤/餐。
4月26日上午再使用2包強力倍生源進行生物底改處理,且在25-26日期間增氧機持續全開。

4月26日下午檢測水體指標,發現亞硝酸鹽含量大幅下降,僅為0.05mg/L,且水質開始清爽回來。且蝦體顏色恢復,紅須紅尾現象消失,活力好。


效果分析
乾老板取得如此快速的亞硝酸鹽降解效果,一方面是源于其對池塘氮循環的理解,知道如何去加速亞硝酸鹽轉換;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其對使用產品功效的了解,合理配搭使用,達到快速解除亞硝酸鹽應激狀態。
25日使用池底安可快速增加底質的透氣性,并通過化學氧化作用分解底部積累的有機物;同時當天開始降低投喂量在適應蝦體因水質不良攝食量下降的同時,可有效減少殘餌、糞便的有機物進入水體,保證水體亞硝酸鹽不會進一步增加;26日使用強力倍生源,則是投入高效耐低氧的復合芽孢桿菌,利用生物的分解與同化作用,講解水體中的有機質、加速亞硝酸鹽的轉化。而期間增氧機的長時間開啟可增加水體溶解氧,促進亞硝酸鹽氧化的同時,也保證蝦子呼吸順暢,有益活菌快速生長繁殖。所有通過一系列的簡單處理,乾老板的蝦塘在兩天內快速降解亞硝酸鹽,使蝦體、水質恢復良好的狀態。
方案回顧
因此面對前期亞硝酸鹽偏高時,第一天使用池底安1瓶/畝進行化學氧化處理;第二天使用強力倍生源1包/1~2畝進行生物處理;并在過程中增加水體溶氧量,可適當使用化學增氧劑,如粒粒氧1包/2畝。
2.高位池案例
雷州肖老板,塘面積2.5畝3月1號放60萬苗,一天6餐每餐50斤,4月26號檢測亞硝酸嚴重超標,經過處理方案后,亞硝酸鹽指標明顯下降。
處理方案:
換水:連續換水3天,每天換水量15%-30%公分
控料:減料或者停料1-2餐,用蝦多寶直接投喂(投喂飼料量的2/3)
解毒:使用201(1瓶2畝)
下菌:倍生源(1包1畝)+益水光合素(1瓶/畝)+紅糖5斤/畝活化2小時潑灑,隔天再補一次,晚上九點連用3天202(5斤/畝)增氧底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