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睦州鎮一冬棚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混養池塘,面積5畝,水深1.5米,3臺增氧機(見圖1)。2015年9月30日一次性放羅氏沼蝦41萬尾,南美白對蝦20萬尾,一直正常養殖到12月中旬,每天喂兩餐,發病前幾天每餐喂22斤飼料。
2015年12月17日,養殖戶正常拋網檢查,從拋起的蝦中發現3尾身體微微發紅的南美白對蝦,之前蝦一直吃料正常,無明顯異常現象。
18日拋網,從拋起的蝦中發現20多尾身體微微發紅的南美白對蝦,在增氧機下撈出偷死蝦10多斤,停料。
19日拋網,身體微微發紅的南美白對蝦已經占9成;在增氧機下撈出偷死蝦200多斤,將池塘中的水排至60cm左右,同時外潑“碧水安”+“速解安”解毒增氧,并用“激活”+“活力鈣”抗應激、提高免疫力。
20~23日,每天在增氧機下撈出100~200斤偷死蝦,整個發病過程中僅少量羅氏沼蝦死亡。
12月23日下午3:30到現場,測定水溫24.4℃,水質指標:pH值8.4,亞硝酸鹽0.1mg/L,氨氮測不出,溶解氧9.85mg/L。池塘中可見少量紅體游水的南美白對蝦。拋網見多數蝦體發紅(見圖2),從拋起的蝦中取8尾身體發紅的南美白對蝦以及4尾羅氏沼蝦(見圖3),分別從所取的12尾蝦的肝胰腺接種TCBS做細菌分離培養,并取鰓、肌肉和肝胰腺用95%酒精固定做病毒檢測。
結果:在28℃經24小時培養,8尾南美白對蝦中有7尾蝦的肝臟培養出大量細菌,在弧菌培養基上菌落呈黃色,羅氏沼蝦的肝胰腺中未分離出細菌(見圖4),分離菌經16SrDNA測序鑒定為哈維氏弧菌(Vibrioharveyi);PCR檢測結果12尾發病蝦白斑癥病毒(WSSV)、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IHHNV)、桃拉病毒(TSV)、黃頭病毒(YHV)、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都呈陰性(見圖5)。
分析:1、本病例發病南美白對蝦呈急性發病,發病蝦身體微微發紅,且具有傳染性,養殖戶懷疑是病毒病,但經過采樣檢測,所采集的蝦病毒檢測均呈陰性;羅氏沼蝦無細菌分離出,但是多數南美白對蝦肝胰腺中分離出大量哈維氏弧菌,這可能與南美白比羅氏沼蝦對哈維氏弧菌更敏感有關。哈維氏弧菌是對蝦養殖中重要的病原之一,因此本病例南美白對蝦急性死亡的原因可能是感染哈維氏弧菌所致。
2、江門地區進入12月份以后,天氣變化大,忽冷忽熱,尤其是在下了兩場大雨之后,很多蝦塘出現紅體游塘、偷死情況,可能跟天氣變化引起池塘水質變化后細菌大量繁殖有關有關。(利洋公司研究所雷燕提供2016.03.31)

圖1:發病池塘的基本情況

圖2:從塘中拋網拋起的蝦

從拋起的蝦中取的8尾南美白對蝦及4尾羅氏沼蝦

圖4:細菌分離培養結果

圖5:病毒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