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環境惡化、氣候異常等種種原因,導致對蝦養殖的問題越來越多,病害發生的時間越來越早。今年已有池塘放苗20天內便出現掉苗偷死現象,甚至才放苗幾天的就出現偷死的。
根據各地反饋回來的情況分析發現:這段時間內蝦苗的肝腸容易病變,導致蝦苗體質衰弱,在惡化的環境下,蝦苗容易受到病侵感染而發病偷死。
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在放苗后,應每天早晚用撈網打撈蝦苗,用白色的水瓢觀察蝦苗的體色是否一致、肝臟顏色是否正常、是否腫鰓與鰓區藍色斑點、腸胃是否飽滿等等,盡可能做到早發現問題早做處理以減少損失。
大環境的改變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所以我們應從提高蝦苗的抵抗力著手,認真做好強肝整腸的防治工作,強化蝦苗抗擊不良環境的能力,也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另一有效途徑。
一、水環境惡變,常常會導致蝦苗中毒,出現空腸不空胃、肝發紅等現象,所以為了蝦苗的健康成長,應在放苗后3天內做好相關祛毒強肝工作。
具體措施建議:放苗后3天內,用水毒凈2畝/包+魚蝦衛士1.5~2.0畝/瓶潑灑,以后根據蝦苗的肝色情況再適時使用1~2次(常溫養殖)。
二、上罾前強化飼料營養與整腸,減少不良環境造成的對蝦腸炎等病害發生。
具體措施建議:上罾前,用雙價酵母4克/公斤料+大泡王3克/公斤料+多維6~8克/公斤料,用適量水稀釋拌料發酵3~12小時后,全池潑灑投喂,每天2次(中后期每天一次);上罾后一周內用紅克靈10克/公斤料+魚蝦力士6克/公斤料+土霉素拌料投喂,每天2次,連用3天;以后隔7天用一次,連用3次。
技術支持/朱行超
圖/東少、黃躍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