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南美白對蝦感染腸肝胞蟲病后不會導致死亡 但生長速度緩慢

                編輯:   時間:2018-06-09   瀏覽:

                對蝦腸肝胞蟲是一種感染蝦類肝胰腺及腸道的微孢子蟲,該蟲2009年首次在泰國被發現,對蝦感染后不會導致死亡,但出現嚴重的生長緩慢現象,導致對蝦養殖產量下降。2015年,該病在江蘇省如東、射陽、阜寧等地發病十分嚴重,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下滑明顯。

                對蝦腸肝胞蟲大小為0.7-1.1um,主要感染對蝦的肝胰腺,在肝胰腺細胞內形成胞原質,成熟后通過對蝦消化道散排出體外,在外界水環境中形成孢子體,這些孢子體散在于水體中并附著于藻類、碎屑或顆粒飼料的表面,以及池壁和底泥環境中。腸肝胞蟲的孢子壁較厚,可達到10nm左右,一般藥物難進入蟲體內,因此傳統殺蟲藥物對腸肝胞蟲基本無效。

                已有的研究表明,對蝦腸肝胞蟲的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垂直傳播,即通過親本傳播給子代;第二種是水平傳播,即通過蝦蝦傳播,或蝦經口攝食環境中的孢子體而感染。

                對蝦腸肝胞蟲個體較小,很難通過常規光學顯微鏡進行診斷,可以通過組織病理或細胞病理學方法進行診斷,但方法繁瑣,耗時長,費用高。目前對對蝦腸肝胞蟲的快速檢測主要是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其中包括套式PCR法、LAMP法等。

                亞州水產養殖協會分別于2014以及2015年的蝦類會議上針對該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探討,對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病理學、病原生物學以及檢測方法達成了共識。2015年5月在第七屆中國對蝦產業研討會上,國內對蝦行業的專家學者也指出,對蝦腸肝胞蟲已成為我國對蝦產業的嚴重的疾病種類。

                為了更好地規范南美白對蝦養殖,保證南美白對蝦養殖苗種的質量,南通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15年12月發布了地方標準《凡納濱對蝦(南美白對蝦)健康苗種》,規定了南美白對蝦健康苗種的質量要求,其中包括了腸肝胞蟲、白斑綜合征病毒等6種常見病原不得檢出,明確了對蝦腸肝胞蟲的檢測方法,為如東縣南美白對蝦苗種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技術依據。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