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棚這種養殖環境締造了有害藻種生長所需要得條件,所以小棚養殖不可能完全調控出有益藻類,那些有害藻類我們只能人工調控使之變少,控制在安全水質范圍內。
不同時期小棚養殖對藻類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對養殖池藻類加強調控。
小棚養殖是一個很矛盾的養殖的模式,養殖中既需要藻類,同時又避免藻類過多對養殖帶來的水質問題。可以這么講,在養殖高溫階段,小棚水體綠藻或硅藻過多反而還會成為惡化水質的一種負擔。
在高溫天氣下“藻類衰亡—新生”波動頻繁以及“藻相更替”速度快,繼而帶來的水質污染,甚至比投餌帶來的水質污染還嚴重。

小棚養殖中如果納米管增氧力度強,可以進行無藻養殖和控藻養殖。這種類養殖模式在一些地區已經有先例,但是這種養殖模式過多局限于工廠化養殖中。小棚養殖又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養殖模式,技術以及養殖思路還不是太成熟,貿然改變必會對養殖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現在更多的去選擇優化而不是顛覆這種模式。那么接下來就要向大家闡述各個時期養殖藻類的變化。
(一)放苗前期
剛投苗階段水溫較低,根據硅藻綠藻的生長形態,在溫度偏低水體中,綠藻競爭不過硅藻;再加上前期井水中氮肥以及有效硅酸鹽的存在,可促使硅藻的生長。這個時期硅藻將主導整個水體藻相,無須人工調控,硅藻在自然競爭中占優勢,可有效的為養殖蝦苗帶來了豐富的天然餌料,供其生長。(硅藻中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對蝦的抗衡能力!)

隨著養殖時間的推移以及投餌量的增加,小棚養殖水溫和塘底營養庫都會發生輕微的變化,水體藻相也由單純的硅藻水轉變成硅綠藻水或者單一綠藻水。但是,單一綠藻并不是小棚養殖前期所追求的理想藻相。
小棚養殖前期追求的藻相,是以硅藻水或硅綠藻水形成的藻相為主。在水質發生輕微變化的這一過程中,單一綠藻水體會給前期對蝦轉肝以及防控病菌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綠藻水體:
其一,因藻相更替頻繁,產生的藻毒素,會在對蝦轉肝這一脆弱時期,加重對蝦肝臟解毒功能,影響了對蝦的正常轉肝過程。
其二,以綠藻為主的水體,因其藻相為單一綠藻,“藻類衰亡—新生”波動頻繁。這樣在養殖水環境中,綠藻不停的消亡,沉淀塘底,而又有新生藻類更替,周而復始輪轉,死藻不斷積累沉淀。又因死藻中蛋白含量低于飼料殘餌和糞便,菌分解死藻的速度遠遠不如分解殘餌和糞便的速度,這樣消亡的藻類沉淀塘底又難以被微生物快速分解。繼而懸浮水體之中,呈濃濁狀有機懸浮物。在種濃濁有機質水體中,正好是病菌滋生的溫床,所帶來的后續問題就是病害的爆發。
其三,實驗論證以綠藻為主的水體中,弧菌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簡稱綠弧菌)繁殖速度要比硅藻水或硅綠藻水要快很多。

(二)養殖中期
這個時期,因對蝦快速生長,需加大投餌量,繼而帶來“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三高問題。水體開始富營養化,硅藻在這個時期自然競爭能力難以抵抗綠藻的競爭,再加上溫度的上升,有助于綠藻稱霸水體藻相。小棚水體慢慢轉變成綠藻水,水色濃綠、老綠,帶來的后續問題就是加料不起料,肝臟中毒性紅腫,且對蝦肝包膜易轉綠。一周后轉綠包膜蝦,肝開始萎縮,繼而開始出現掉苗問題。
綠藻的生長速度快、種群大等優勢,不僅沒有給養殖水環境帶來優化,反而因大量消亡的藻群,產生大量的藻毒素。在養殖中藻毒素問題甚至比殘餌和糞便中的厭氧產物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問題還要嚴重。
所以小棚養殖模式不同于外塘養殖模式,有些問題是比較矛盾的,如:
一、小棚水體藻相,既要綠藻的凈水能力強特點,同時又要接受其藻相更替和藻類衰亡—新生帶來的水質污染問題;既要綠藻的生產力,又要避免其藻類老化的消耗力特點。
二、養殖中后期追求泥渾水、泥漿水的無藻毒素問題,但是又要解決其凈水能力差產生的三高毒素問題。所以中間的利弊,只有掌握其適當的力度調節才有所成效。
小棚養殖中,到這個時期如果都還是以綠藻為主的水體,在半個月內沒有轉變回來,這造蝦養到最后收蝦,產量都不會太高。因此要提高養殖的成功率,這個時期藻相調節是很關鍵的。
(三)養殖后期
養殖到這個階段,對蝦的水質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水色由中期的綠水或老綠水,漸變成黃綠或黃混色。藻類也由中期的綠藻為主水體漸變成硅藻為主水體,這一變化出現后就一味著小棚水體進入了穩定期。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對蝦的活力以及密度比較大,這造蝦養到這個階段就意味著已經成功。
但是在水質的這一變化中,可能有些養殖戶無法理解“蝦養到這個階段水色為什么容易專向硅藻且水渾濁?”
其一:養殖到了后期,對蝦密度大、容納空間小的池塘環境,締造了其只要一喂料,水就極容易被對蝦的活動力攪的渾濁不堪。在這種渾濁的水體里透光性差,綠藻因其向光性強的特點,中層和次表層綠藻屬類難以生存,只有表層藻類才能維持其生長需求。
其二:養殖到中后期,因其投餌量的加大,對蝦難以完全吸收餌料中的高蛋白質,排泄糞出來的剩余蛋白質沉淀于塘底積累。并在厭氧環境下產生氨氮,造成氮元素的大量積累,繼而塘底營養庫天枰發生了傾斜,偏向于氮肥。
氮肥是硅藻類生長所需的營養來源,剛好符合了硅藻類的生長要求。硅藻種群不像綠藻種群那樣數量多—個體小而密集,硅藻數量少--個體大而種群稀疏(這也是硅藻易變得問題所在,種群小個體大。)因此其凈水能力相比綠藻而言,凈水能力差的特點。養殖水體就極易被對蝦活力攪起的有機質全池覆蓋,水體就混而濁。
其三:養殖到后期因亞硝酸鹽問題,要不停的加注井水來提高水體鹽度,讓氯離子進入蝦體液內,防止亞硝酸鹽離子進入對蝦體液,發生中毒性生理缺氧。在加注鹽度水體的過程,井水中的氨氮改變了塘底營養庫的氮磷比。
從養殖的前中后期的藻相變化而言,不同時期小棚水體對藻類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小棚養殖顛覆了常規的養殖思維模式,獨特性更鮮明。
1、來源:水產熱點(Shuichanredian)
2、作者:栟茶店技術站—李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