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茬蝦是每年養殖最集中,也是全年最好養的一茬蝦。但隨著養殖環境的不斷惡化,水源污染,病害高發,苗種、飼料、藥品質量良莠不齊等因素影響下,目前中茬蝦也越來越難養。并且今年后半年氣候是從17年來最強的厄爾尼諾氣候轉到拉尼娜氣候,與九八年的氣候相似,預計后半年雨量也非常多,也給中茬和晚茬蝦的養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何調整好養殖思路和做好防范措施是養殖成功的關鍵。以下是根據近年養殖總結的一些關鍵點及處理措施給大家提供參考。
一、池塘底質及水源水質處理
底質處理:已養一茬蝦的池塘,由于沒有足夠時間曬塘,建議排干水后用高壓水管把底部淤泥沖洗出去,之后池底使用“福地安”1-2畝/瓶氧化除臭。
最好有一個蓄水池或淡水井,這是水源處理最好的硬性條件。沒有此條件的池塘要一次進夠1.2米以上水位,建議今年中茬蝦放苗鹽度千分之十以上較好,一是提高苗的成活率,也可以預防后半年雨水過多鹽度變化大造成的應激和軟殼。由于經過早茬蝦的養殖,養殖區域的海水病源及藥物污染都很大,放苗前在進水后一定要徹底消毒凈化,消毒三天后可以使用“碧水安”1-2畝/瓶+“水中寶”1畝/包進行水體解毒。因為養殖區域水源藥物污染很大,在放苗前一天最好再使用一次“碧水安”降解水體毒素,以保證放苗成活率。
二、加大增氧,選擇優質一代苗、低密度
加大增氧力度,選擇信譽好的大公司優質一代苗、低密度放養,縮短養殖周期,養殖大規格模式。現在的水質與以前幾年相比變差很多,水質富營養化,懸浮顆粒多,鞭毛藻水多,耗氧因子過多,包括池塘底質老化、酸化、還原化的影響,使得同樣的增氧能力但養殖產量卻逐年降低,大規格蝦越來越難養。
考慮目前市場對蝦價格,養殖大規格對蝦才有較好的利潤,養殖大規格對蝦是我們目前重要的養殖策略,因此需要增加增氧設備,改良池塘條件,同時降低放養密度,達到養殖大規格的目的。其實我們從2015年初就總結推廣這個養殖思路了,而且事實證明這個養殖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具體操作如下:
1、增加增氧設備。1畝標配1.5千瓦增氧能力以上,不但要舍得買增氧設備,同時還要舍得打氧,有了氧機還要會開,舍得開,放苗后到20天左右,保持24小時0.7-0.8千瓦/畝的氧機開啟,20天-30天后上罾了,就要保持24小時1千瓦以上氧機啟動,到了30天后就要保持1.5千瓦的增氧能力。喂料時間段可以停下氧機或者保持葉輪氧機開動。既然想養好蝦,就要把錢用到刀刃上。
2、放養大品牌優質一代苗。放大品牌優質一代苗的同時控制密度在4萬/畝以下。蝦苗的質量對于養殖成功的影響已經不需多言,但目前一代苗市場真是魚龍混雜,每個場都說自己的是一代苗,讓人目不暇接。為保證養殖效果,我們還是建議大家選擇去大場購買一代苗。選擇大公司大品牌的一代苗是有保障的。

三、放苗早期的營養積累及投喂訓化方式非常重要
很多養殖朋友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放苗后幾天甚至十幾天都不喂料,認為蝦小還不會吃東西,或者認為水里有很多微生物,夠它吃,所以前期投喂不重視。這樣的理解是非常錯誤的。蝦苗在苗場期間一天投喂6到9餐,投喂優質的蝦片和豐年蟲。吃得多營養又足,才能保證蝦苗個體均勻,活力十足,所以蝦苗在苗場生活是非常滋潤的。如果放苗后不投喂或投喂不足,池塘中沒有足夠的天然餌料,由于餌料不足,小蝦苗只能找些有機碎屑,死藻或青苔吃,然后就出現了很多小蝦拖便,腸紅胃紅,體質弱,纖毛蟲附著,弧菌感染,上料慢等等常見問題。
正確的方法是:
1、早投喂。放苗當天或者第二天就要開始投喂,開口第一餐很關鍵;
2、選擇好的開口料。開口餐餌料要滿足適口性、懸浮性、營養足三個特點,利洋的“水產誘食酵母”+“利餌多”就能夠滿足以上三個特點;
3、正確的投喂方法。“水產誘食酵母”4畝/包+“利餌多”4畝/包投喂8-10餐,一天兩餐,第五天后每10萬苗開始增加“LY-生態康”1.5斤+“水產誘食酵母”1斤投喂,一天兩餐或三餐。后根據生長速度情況加料。15天后建議開始投喂3餐。上1號料后開始投喂四餐,同時控制每餐一個小時左右吃完。請注意增氧足是吃料好上料快的前提保障。
四、水質管理
好水的標準之一就是穩定。穩定決定成活。在中茬養殖時期處于高溫期。水溫高,所以水位要加深,同時有淡水井條件的池塘中午至下午時間每天加2-3公分淡水。同時藻類光合作用很強,藻類生長旺盛,新陳代謝快,容易碳源不足而水變黃或倒藻。建議定期五天左右使用一次“藻安生+活力碳”穩定水體。
特別提醒:調水要多碳少磷,多菌少肥,少量多次,勤開氧機,預防氣泡病。
五、其它管理
加固塘基礎、備好發電機,預防臺風,停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