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南早造蝦已經開始陸續出蝦,目前所反映出來的養殖情況不容樂觀,養殖的糟糕程度相比去年有過之而無不及,連著幾年的低成功率,讓大家意識到在沒有一個新品種出現的情況下,養殖蝦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除了不斷的改變養殖觀念和提升自己的養殖技術別無法。但是我們也發現糟糕的養殖情況下,仍有一大批人能每造保持很高的成功率,如我司的標桿戶龍向東就是這其中之一。
龍向東,海南文昌會文),粵海忠實客戶、標桿戶,一年經銷粵海蝦料700噸,旗下大小蝦塘共有36口。平時善于觀察、分析及總結,樂于跟同行交流和分享經驗,不吝對養殖戶做技術指導。自己親手管理的蝦塘基本上都賺錢,在當地影響力很大。今年2月20日放的第一批蝦早造蝦,目前已經收了3口,以下是3口塘的養殖數據。

3口塘的養殖數據

24~35尾/斤的蝦
從上表中大家可能認為生長速度快,產量不低,蝦塘的硬件條件應該很好,其實不然。龍老板蝦塘為鋪膜的低位池,池塘大小基本上2~4畝,配備水車式增氧機4~6臺/池,其中包括2臺1.5kw,但水源較差,水量嚴重不足,排水不是很方便,進水更難,基本上整個養殖過程沒水換,頂多只能換點淡水。在這種情況下,他能保持高的成功率及較高的產量,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秘訣?

跟蹤服務過程、老總親自到蝦塘跟龍老板交流養殖技術
經過我們多次的跟蹤服務,我們了解到了幾點:一、氧機的配備的非常充足,6臺/3畝,而且基本不停。用龍老板話說就是90%的養殖問題來自溶解氧的不足,所以這部分錢不能省;二、補鈣再補鈣,由于缺乏海水,只能通過人為的補充,并且使用量非常大,主要潑灑應激固殼素和葡萄糖酸鈣兩種;三、一切以改底為主,要保證底干凈,蝦才不發病,換水量不足的情況下,到了養殖后期水質會很差,只能改底,主要用黑土精及芽孢、乳酸菌、EM菌等活菌,如果底質變滑就加大使用量;四、不用抗生素、少用消毒劑,布置的養殖任務,必需親自抓,落實到位;五、養得好不如賣得好,掌握好出蝦時間,為了趕上好價格,他放苗時間都比別人快一個月,都是在2月初放苗,5月中旬收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