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合浦縣黨江鎮藍星村兩口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均為鋪邊膜沙泥底池塘(見圖1、圖2)。

圖11#塘基本養殖情況

圖22#塘基本養殖情況
2015年8月1日同時放同一批一代蝦苗,養殖方法不同,分別為清水放苗(新注機井水)和老水放苗(上批蝦老水)。放苗后至9月15日,對兩個塘的養殖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共計45天。詳細的養殖情況如下:

在養殖的每一周,分別從兩塘取6尾以上的蝦(1#塘一般12尾左右,2#塘6尾左右),分別測量蝦的體長,即眼柄后緣到尾扇末端的長度。具體情況如下:

圖3養殖每周蝦體長的變化情況
如圖3所示,從放苗開始到養殖45天,1#塘蝦的體長均長于2#塘。養殖45天后,1#塘和2#塘蝦的體長分別為9.00cm、7.47cm。

圖4養殖每周蝦體長變異系數的變化情況
如圖4所示,1#塘、2#塘的體長變異系數均在養殖一周后達到最大值,分別為0.16、0.25,之后逐漸減小。除了第6周外,1#塘蝦的體長變異系數均要小于2#塘。

圖5養殖每周蝦體長增量的變化情況
如圖5所示,1#塘蝦的體長在第二周的增量最大,達到1.73cm,之后每周的增量逐漸下降。而2#塘蝦的體長在第四周的增量最大,達到1.72cm,之后出現不穩定增長。在養殖的前三周,1#塘蝦體長的增量要遠大于2#塘。但在養殖的第四周和第六周,2#塘的增量要高于1#塘。
以上數據顯示,1#塘與2#塘相比,1#塘蝦長的更快,規格更齊整。
分析
1、2#塘放苗后,8月1日-4日均不投喂,導致蝦苗早期營養缺乏。8月6日-9日持續“倒藻”(肥力不夠),使蝦苗晚上長期處于缺氧的狀態,全天有蝦趴邊。再加上換料的時候沒有過度期,造成蝦苗的成活率不高(料罾中很少看見蝦),使得蝦苗前期的生長速度要慢于1#塘。
2、養殖后期,1#塘蝦的生長速度隨著池塘承載量的增加而減慢,而2#塘則由于養殖密度降低,生長速度有所增加。2#塘“倒藻”之后,一直到9月1日,水一直清澈見底,水體水質指標早晚變化較大,極不穩定,這造成它后期生長速度不穩定。
3、2#塘前期投料少,后期水體不穩定,最終導致2#塘蝦的體長始終要小于1#塘,其變異系數要大于1#塘。兩池塘比較得知:早投喂、足投喂,換料有過渡期,多開增氧機,定期培菌穩定水質,有助于提高存活率,促進蝦的生長,降低蝦的變異系數。另外,老水放苗,需要注意及時補肥補菌保持水質穩定,謹防“倒藻”。
作者:利洋水產陳明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