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南美白對蝦苗的選購、運輸、放養與管理方法

                編輯:李卓佳等   時間:2018-06-09   瀏覽: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一、蝦苗選購與運輸

                1.蝦苗選購

                (1)判斷南美白對蝦蝦苗質量的幾個常規指標
                ①大小規格:蝦苗個體全長為0.8-1.0厘米。
                ②體表外觀:蝦苗的身體呈明顯的透明狀,群體規格均勻,蝦體肥壯,形態完整,附肢正常,無黑斑和黑鰓,頭胸甲無白色斑點,無斷須,無紅尾和紅體現象,體表無臟物附著。
                ③消化道肝胰腺飽滿,呈鮮亮的黑褐色,腸道內充滿食物,呈明顯的黑粗線狀。
                ④游泳活力游動活潑有力,對水流刺激敏感,無沉底現象,離水后有較強的彈跳力。
                ⑤病原檢測為確保蝦苗的質量安全,可委托有關部門檢測是否攜帶大量的致病弧菌及白斑綜合征病毒征病毒,(WSSV)、桃拉綜合征病毒(TSV)、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病毒(IHHNV)、肝胰腺細小樣病毒(HPV)、傳染性肌肉壞死病毒(IMNV)等對養殖對蝦影響較大的特異性病原。

                (2)蝦苗活力的判別方法
                到蝦苗培育池觀測蝦苗的游泳情況,健壯苗種大多分布在水體中上層,而體質弱一點的則集中在水體下層。取少量蝦苗通過逆水流實驗、抗離水實驗、溫差實驗等檢測蝦苗的活力情況。
                ①逆水流實驗將少量蝦苗放人圓形水盆中,順時針方向攪動水體,如果蝦苗逆水流游動或趴伏在水盆底部,說明蝦苗的活力較好、體質健康。
                ②抗離水實驗將蝦苗從育苗水體中取出,放置在擰干的濕毛巾上,包埋3-5分鐘后再放回育苗水體中,如果蝦苗全部存活,表明體質健康。
                ③溫差實驗
                從育苗池取少量水體置于容器中并把水溫降低到5℃左右,將蝦苗放入冷水中5-10秒鐘再放回原育苗水體中,如果短時間內蝦苗可恢復活力,說明體質健康。

                (3)蝦苗淡化
                一般育苗場培育蝦苗的水體鹽度相對較高,低鹽度養殖地區選購蝦苗時應提前與育苗場進行溝通,告知養殖池塘水體的鹽度、溫度、pH值等相關水質信息,要求育苗場在出苗前1-2周開始對蝦苗培育水體環境進行調整。為提高蝦苗的放養成活率應采用漸進式淡化處理,根據蝦苗大小每天淡化的鹽度范圍不宜超過2,溫度變化不宜超過3℃,逐步將育苗水體的水質條件調整到與養殖池塘水體相近。如果育苗水體水質在短時間內調節幅度過大,容易使蝦苗體質變弱,放養后的成活率會大幅降低,或造成運輸途中蝦苗大量死亡。

                2.蝦苗運輸

                一般蝦苗的運輸多采用特制的薄膜袋。容量為3o升,裝水1/3-1/2,裝入蝦苗5000-10000尾,袋內充滿氧氣,經過5-10小時的運輸,蝦苗仍可保持健康。運輸過程應特別注意溫度的控制,可要求育苗場出苗時提前準備,將包裝袋水溫控制在19-22℃。如果蝦苗場與養殖場的距離較遠,蝦苗運輸時間較長,出苗時可酌情降低蝦苗個體規格或蝦苗袋裝苗數量,并將蝦苗袋放置在泡沫箱中,箱內放入適量的冰袋控溫,然后用膠布把泡沫箱口封扎好,嚴格控制運輸途中的水溫變化。同時,還應提前掌握好天氣信息,做好運輸途中的交通工具銜接,盡量減少運輸時間。

                二、蝦苗放養

                1.放苗時間
                南美白對蝦對水溫的適應性較好,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適應的水溫為15-40℃,最適生長溫度為25-32℃,當水溫高于20℃時即可放養蝦苗。以往在華南地區多在清明前后放苗,但近年來4月中上旬前后的氣候條件仍不大穩定,時而會出現降雨降溫的情況,對蝦在這種條件下成活率較低并且容易患病,所以大多數養殖者都將放苗時間推后。

                2.放苗前的準備
                (1)水質調節蝦苗的環境適應性相對較弱,在放入養殖水體前應確保水質條件滿足蝦苗存活和生長的需求。一般來說,養殖水體溶解氧含量應大于4.0毫克/升,pH7.5一9.0,水色呈豆綠色、黃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40-60厘米,氨氮濃度小于0.3毫克/升,亞硝酸鹽濃度小于0.2毫克/升,水體鹽度和溫度與育苗場出苗時的水體接近。
                (2)試苗在放苗前應進行試苗以確定養殖水體條件是否適宜蝦苗的存活和生長。先取少量蝦苗放人養殖水體中,暫養8-12小時,若蝦苗存活和活力狀況良好,說明養殖水體的水質條件適合,可放苗養殖。
                (3)漂袋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養殖水體與蝦苗袋的溫差。蝦苗運到養殖場后,先將蝦苗袋漂浮于養殖水體中30-60分鐘,待養殖水體與蝦苗袋的水溫基本一致時,再解開蝦苗袋的扎口將蝦苗放入池塘水體。

                3.放苗密度
                科學的放苗密度是保證養殖對蝦健康生長的關鍵之一。近年來的生產實踐發現,對蝦的發病率與放苗密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為保障養殖的成功,取得良好的生產效益,應根據池塘設施條件調控蝦苗的放養密度。對于南美白對蝦的集約化養殖,高位池養殖的放苗密度應控制在每畝10萬一15萬尾,灘涂土池養殖和淡化土池養殖的放苗密度應控制在每畝4萬一6萬尾。如養殖小規格商品蝦的可適當提高放養密度,或計劃在養殖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分批收獲的也可依照生產計劃適當提高放苗密度,但總體而言高位池的最高不應超過30萬尾/畝,土池不應超過12萬尾/畝。

                三、蝦苗的中間培養

                1.蝦苗中間培養的方式
                蝦苗的中間培養又俗稱“標粗”,該措施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養殖前期的管理效率,提高餌料利用率和對蝦的成活率,增強蝦苗對養殖水環境的適應能力。

                (1)根據放養水體的鹽度分為“簡單標粗”和“淡化式標粗”

                ①簡單標粗主要是針對養殖水體鹽度與育苗場出苗水體鹽度接近或一致的情況。蝦苗運到養殖場后無需再進行淡化處理,只是將蝦苗放養至一個相對較小的水體集中飼養20-30天,待蝦苗生長到體長3-5厘米后再移到養成池中養殖。
                ②淡化式標粗主要是針對經育苗場淡化的蝦苗仍不能適應養殖池水的鹽度要求,蝦苗需要在中間培養(標粗)過程做進一步的“鹽度漸降式”淡化處理。即把中間培養(標粗)和淡化兩個方面的工作相結合,在中間培養(標粗)前用適量的海水、鹽鹵水或海水晶(粗鹽)調節標粗水體的鹽度,使之與育苗場出苗的水體鹽度接近,然后放苗進行中間培養(標粗),期間逐漸添加新鮮淡水使水體鹽度降低,直到與養殖池塘水體一致。

                (2)根據標粗設施的不同分為“池標法”和“圍欄法”
                ①池標法主要是利用面積較小的池塘(2-5畝)中間培養(標粗)蝦苗,用于中間培養(標粗)的池塘可以是土池、水泥池或鋪膜池,之后將蝦苗分疏于多個養成池養殖。或者在面積較大的養成池中筑堤隔離形成一口小池,在小池開展蝦苗中間培養(標粗),之后通過小池圍堤的水閘直接進人大池進行養成,這種方式多見于土池。用池標法進行中間培養(標粗)需根據不同養殖方式合理配置標粗池和養成池,一般按水體容積比例為(1:3)一(1:5),蝦苗的放養數量亦需充分考慮池塘條件合理安排。在春季氣溫不穩定,易于受到降溫天氣影響的地區,應選擇在搭建保溫棚的池塘進行蝦苗中間培養(標粗),保證水體環境的穩定,以利于蝦苗的健康生長。

                ②圍欄法主要是在養成池邊緣適于管理操作的地方,用40-60目的篩絹網或不透水的塑料布搭建圍隔進行蝦苗中間培養(標粗)。圍隔容積要視養成池塘條件、計劃養殖對蝦產量及蝦苗放養數量等具體情況而定,面積為養成池水面面積的1000-1500。待蝦苗健康生長至3-5厘米時,將圍隔撤去便可使蝦苗疏散至整個養成池中。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就是不必另備標粗池,而蝦苗也可集中在養成池內進行有效的管理。

                2.蝦苗中間培養的操作流程
                (1)中間培養(標粗)前的水體消毒和餌料生物培養
                為避免水體環境中致病菌、病毒、有害藻類等病原生物的影響,放苗前一周應對標粗池和水體進行嚴格的消毒。一般先用生石灰進行池塘消毒,用量可按每畝100-150千克施用;兩三天后在標粗池中引入新鮮水源,再以漂白粉消毒水體,用量按每畝1米水深5-20千克施用;放苗兩三天開啟增氧機,利用暴曬和曝氣方式徹底去除水體中的余氯。然后施用微藻營養素和有益菌制劑培育浮游生物和有益菌,一方面有利于為蝦苗營造優良且穩定的棲息環境,另一方面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有益菌團粒可為蝦苗提供豐富的生物餌料,促進蝦苗的健康生長。
                (2)中間培養(標粗)時的操作要點
                最好在圍隔內安置充氣式增氧系統,保證水體溶解氧的供給。通常標粗池中的蝦苗放養密度為120萬一160萬尾/畝。中間培養(標粗)過程中投喂優質餌料,前期可加喂蝦片和豐年蟲進行營養強化,以增強幼蝦體質和提高其抗病力。
                (3)中間培養(標粗)過程需注意的關鍵點
                中間培養(標粗)過程需注意放苗密度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待幼蝦體長3-5厘米就應及時分疏養殖。標粗池水質條件需與養成池接近。把中間培養(標粗)后的幼蝦分疏到多個養成池時,應選擇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避免太陽直射,搬池的距離不宜過長,以免幼蝦長時間離水造成損傷。整個過程要輕、快,防止操作劇烈或環境驟變引起幼蝦產生應激反應。


                (作者:汪建國曹煜成文國樑李卓佳等)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