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養殖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普遍認為苗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能選到好的苗種,可以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風險度,為我們創造更大的利潤。以往,種苗的提供主要來源于個體戶,但隨著市場的迫切需求,越來越多的飼料廠家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以滿足我們的養殖戶。隨著飼料廠家的介入,這無疑是養殖戶的一個佳音。原因是飼料廠家經濟實力比較雄厚,能夠不斷的篩選出更為優良的親蝦,讓客戶購到健康SPF及SPR的苗種,同時可以根據客戶對早、中、晚薦蝦的需求培育出針對性較強的苗種。如中薦蝦我們需要的是生長速度快,均勻的苗種,這樣我們就在短期間內生產出大規格的蝦,而晚薦蝦我們追求的是病害抵抗能力強、成活率高的苗種,這樣在春節前后我們就可以售出好產量的活蝦。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SPF和SPR這兩個概念。
SPF:無特定病原之白蝦
SPR:抗特定病原之白蝦
所謂無特定病原(SPF)種蝦已成為養殖戶必須了解的名詞,但其常被誤認為一有SPF的蝦,就沒有其它問題,事實上今天的SPF蝦與之前甚至昨天的SPF蝦可能都不一樣。SPF蝦只表示在目前檢測技術的能力范圍內發現此蝦不帶某幾種病原,所以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今天的SPF蝦到了明天也許就不符合SPF的標準。另外,SPF蝦離開控制的環境時,隨時可再接受不同病原菌的感染,同時發病率不比野生的蝦來得低,所以接受SPF蝦苗的養殖環境必須采取生物安全的設施來隔絕病原菌的侵擾。
夏威夷具有良好的天然條件適合SPF種蝦培育,再加上美國政府對此工作的支持,所以大學及研究所可以通力合成來完成研究工作。SPF種蝦的流程大致如下:在野外捕獲的種蝦先接受初步檢測通過后,才進入第一檢疫站。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是扮演第一檢疫站的角色,蝦在此生長期間不斷接受檢測,一旦發現有不容性的病原菌,該批就得馬上銷毀。在第一檢疫站可由30天至一年甚至產下第一代及不帶病原的蝦才移入第二檢疫站,此時間的長短是依來源而定,并沒有一定的時間表。夏威夷大島為目前的第二檢疫站,此站所在地點與外界極為隔離,工作人員進出必須消毒,且進入檢疫站前不得到過其它養殖場,并謝絕一般外界的參觀。蝦在第二檢疫站仍然定期接受檢測,直到合格為止,合格的蝦叫SPF蝦或健康蝦(high.healthsprimp),再送到歐胡島(oahuIsland)繁殖產卵,供應蝦苗給養殖戶,此過程一定是單行道,絕對不能往回走。1993年和1994年,美國利用此蝦養殖,增加了兩倍的產量,用此方法繁殖的小蝦也在亞洲盛行了好幾年,一直到不肖投機業者引進帶菌白蝦后,才造成蝦害的問題,再加上無法杜絕病原菌的緣故,才演進到對特殊病毒有抵抗力的蝦種(SPR),特別是對桃拉病毒(TSV)有抵抗力的蝦種,此品種的演變完全是不斷選種的結果。
今后種蝦的培育是選擇帶有預期基因的蝦種培育,而不再是以往生產式的培育方式或重量不重質的方式。夏威夷海洋研究所(Theoceaninstiute.簡稱OI)接著發現個體間產卵數目具有遺傳性后,在1995~1998年開始選具有成長快又對桃拉病毒(TSV)有抵抗性的族群,但發現對桃拉病毒具有抵抗性的遺傳系數偏低,且家族間對TSV的抵抗力有不少的差異。在1998年開始選對TSV具有70%抵抗力者,而成長分別為30%及100%,目前每年利用人工受精的方式,生產出80個具有不同遺傳特性的品第,一年生產兩次,希望此數目可以增加,養殖戶也可以與研究單位配合生產新的品種。
今后種蝦培育的成敗,將決定在如何不讓種蝦帶病,并且最好能抗病,但不影響成長的種蝦,選擇將是重要的課題。值得一提的是,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為非營利性事業單位,并沒有量產種蝦出售,市面上所謂的夏威夷產種蝦,是OI所培養之健康SPF及SPR蝦苗售予當地養殖戶養殖,養成后經驗疫合格,即可當作SPF或SPR之種蝦出售,事實上與平常成蝦之養成并無兩樣,只是必須加強營養及疾病管理,大約蓄養7~10個月,雌蝦體重達40g以上,雄蝦體重達35g以上,即可采捕出售。所以在市場上我們要注意那些在個體戶里所謂的一代苗,以免受騙,為了能夠更為保障,建議購買飼料廠家的苗種更為保險。
作者:海南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 張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