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 剛,時冬晴淮海工學院海洋學院
近些年,海區休漁期間,池塘養殖的梭魚價格一路上揚,而養殖所需的大規格苗種,日趨走俏(見表1)。作者通過幾年的養殖實踐,把梭魚夏花混養在南美白對蝦養殖池中,在不影響南美白對蝦產量的基礎上,培育了大量大規格梭魚苗種,為次年淡水梭魚商品魚的快速養成提供幫助,實現養殖的高效益,現將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1 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1.1 池塘條件
為便于管理,南美白對蝦精養池塘大小以0.4~0.5hm2為宜。形狀為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北堤岸要高些,為以后的越冬設施安置提供方便。
深度以灘面可以納水1m以上為好,底質以泥沙質為好,以泥為主。池塘四周開挖寬3m、深0.5m的環溝,進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質無污染。
1.2 池塘的清理
每年春季進行曬池,徹底排盡余水,撈取環溝污泥,池底灘面充分翻耕曝曬。南美白對蝦放苗前一個月進水,用生石灰150kg/hm2制漿均勻潑灑池底。
1.3 培養基礎餌料
放苗前15d左右,用80目的篩絹袋過濾進水,初期進水不超過50cm,選擇晴天上午施氮磷肥,氮肥用量30kg/hm2、磷肥4.5kg/hm2,或使用肥水寶肥水,可多次施用,最終把池水培育成黃綠色或淡茶色。
2 放苗
2.1 蝦苗放養
蘇北地區南美白對蝦露天直放苗時間一般在5月上中旬。選擇健壯苗種,小苗放養密度為90萬~120萬尾/hm2,經過中間培育的大規格苗種的放養密度為60萬~75萬尾/hm2。養殖中后期,視生長情況適度間苗。
2.2 梭魚苗和白鰱的放養
6月中下旬至7月初,待蝦苗規格達到5cm以上時,即可投放魚苗。選擇海捕經過淡化的健壯梭魚苗,一般規格為1400~2000尾/kg,放苗密度37500~45 000尾/hm2,白鰱一齡魚種放養密度75~90尾/hm2,放養前用50mg/L聚維酮碘消毒10~15min,殘余藥液沖干凈后放苗。
3 養殖管理
3.1 投餌
魚蝦混養初期一個月,梭魚的存池量只有30~75kg/hm2,因此,投喂餌料只考慮蝦的需求,而梭魚苗主要食用殘餌以及底泥中的有機碎屑;混合養殖第二個月,池塘中梭魚存池量5~15kg,除投喂專用蝦餌料外,搭配投喂低蛋白含量的魚餌料或自制顆粒餌料,此時梭魚苗的爭食能力仍不如蝦,投喂次數與蝦料投喂相同,日投餌率8%~12%,第二個月總的投餌量約525kg/hm2;混合養殖第三個月,為了使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沖刺得以實現,餌料種類以配合餌料為主,低蛋白的魚餌料少量使用,此時南美白對蝦已經達到商品規格,可以陸續收獲上市。
3.2 水質管理
實踐證明,南美白對蝦池塘混養梭魚夏花后,對水質管理的壓力并沒有增加。7月份視水質情況一般每月不換水或少量換水,換水總量控制在80%以內;8月份總換水量控制在150%以內,一次最大換水量不超過30%,9月份考慮到附近蝦池或有發病而排水,污染水源,應謹慎換水,避免因此而受到傳染。進水時,要注意進水的水質情況,同時每次大換水后均用消毒劑全池消毒,以減少細菌、病毒含量。另外應根據池塘水色情況進行施肥,使池塘水體保持肥、活、爽。8月份高溫時,每10d左右潑灑一次生石灰改善水質,用量150kg/hm2。聚維酮碘、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幾種消毒劑交替使用。注意益生菌類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應避開與消毒劑同時進行,兩者相隔48h以上。
合理增氧,養殖中后期,增氧機應經常開動,攪動水流增加溶氧。我們在生產中發現,使用底部氣石充氣,消耗功率4.5kW/hm2,即可保證溶氧≥6.5mg/L,比其它類型增氧設備節能。
3.3 病害防治
養殖過程中,南美白對蝦的病害種類主要有固著類纖毛蟲病、弧菌病、細菌性甲殼病、爛鰓病和紅體病等,尤其在高溫季節要密切注意,一經發現要立即對癥下藥。未發生病害的要加強預防,每7~10d左右用聚維酮碘、二溴海因、二氧化氯等交替全池潑灑消毒。
4 對蝦和白鰱起捕收獲
8月底到9月中旬陸續收捕南美白對蝦。最初銷售活蝦,采用罾網投餌誘捕,基本不傷害梭魚;大量出池時,收捕網具采用悶網。為防止少量梭魚入網受傷,悶網尾部為圓筒形,無上蓋,露空于水面上,便于把梭魚撈出悶網。每次集中收捕后,全池用藥消毒一次。經過5~8次收捕,對蝦基本收完。
深秋到初冬時節,用大網目單層絲掛網把白鰱捕撈上來。
5 梭魚苗種的秋冬培養及收獲
國慶節以后,池塘中對蝦已收完,此時梭魚存池量600~900kg/hm2,為了便于管理,可以把每兩個池塘魚苗合并再一起培養。由于池塘總生物量下降,密度降低,且水溫適宜,所以從中秋到冬至是梭魚生長的黃金時段。
5.1 投餌
投餌采取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每日上午8:00-9:00和下午16:00左右投餌,養成魚種在固定地點攝食規律,這樣便于觀察魚種攝食和生長情況,從而調整次日的投餌量,提高餌料利用率。定點投喂,便于食場清理,便于病害防治。餌料種類以一般魚用配合餌料為主,也可自制。豆餅、花生餅、米糠、麥麩等混合使用,在投喂前置于75L塑料桶內加水和水產酵母混合密閉浸泡發酵,發酵后的餌料再投喂,利于梭魚的消化吸收,促進生長的作用明顯。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日投餌率8%~10%,日增重率可達3%~5%;11月中旬至12中旬,隨溫度下降投餌量下降,日投餌率降至4%~5%,日增重率可達2%左右。
5.2 水質調節
每10d左右施用生石灰潑灑,改善水質,用量150kg/hm2。投放化肥或發酵后有機肥,培養浮游生物,透明度維持在25~35cm之間。下午適當充氣帶動水流,也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5.3 越冬管理
寒流到達之前,注意保溫。池塘注水達到最大深度,同時把池塘西、北、東三面用竹竿和蘆葦席遮擋成2m高的簡易墻,可以保持水溫在一段時間內高于不遮擋池塘2℃左右,而且寒流過后,水溫恢復較快。
強寒流過境導致池塘結冰,應及時破冰,保證溶氧充足,或用黑色遮陽網吊在水面高度,使冰面吸熱,快速溶化。越冬期間,只要水溫≥2℃,即可少量投餌。
5.4 收獲
通過以上措施,把梭魚夏花、南美白對蝦、白鰱混養,使池塘水體空間得到充分利用,餌料利用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尤其冬春季節的池塘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實現了生態養殖。開春以后,可以收獲大規格梭魚魚種(絕大部分個體體重≥65g),作為商品魚種,銷售給廣大養殖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