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凡納濱對蝦高密度零換水高產養殖技術

                編輯:徐紀萍、談小蘭、錢輝仁   時間:2018-06-09   瀏覽:

                徐紀萍1談小蘭2錢輝仁3

                (1上海市奉賢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201400;2江蘇省溧陽市溧城鎮農業服務中心,溧陽213300;3上海藍海水產發展有限公司,上海201415)

                凡納濱對蝦(Penaeusvannamei),又名南美白對蝦、白對蝦,原產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是當今世界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蝦類之一。該蝦在我國已有10多年的養殖歷史,現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蝦類養殖品種。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浙江、上海、江蘇、山東、河北、天津等地均有養殖。凡納濱對蝦的適宜生長水溫為18~32℃,適宜生長鹽度為1~40‰,可以在純淡水、半咸水、海水等水體中生長繁殖。在海水中繁育出的凡納濱對蝦蝦苗,經淡化處理后可以在淡水中養殖,因此它是一種優良的“海蝦淡養”品種。

                在我國,養殖凡納濱對蝦大多采用半精養和精養方式,單茬產量在1500~18000kg/hm2。盡管近年來其養殖面積不斷擴大,但病毒性疾病的不斷蔓延及水源水質的日益惡化導致養殖產量明顯下降,養殖經濟效益低下,嚴重制約了凡納濱對蝦養殖業的發展。探尋凡納濱對蝦的高產高效養殖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從2003年開始,筆者對凡納濱對蝦高密度零換水養殖技術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進行了生產性試驗,獲得了一些經驗。試驗選用SPF蝦苗,利用人工海水淡化“標粗”蝦苗,在池塘中設置生物濾料,安裝底部微孔增氧裝置,定期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和光合細菌,實現養殖全程不換水,只補充少量因蒸發、滲漏和排污而減少的水量。試驗結果,在不換水的條件下,土池、高位池或水泥池中養殖凡納濱對蝦,產量達7650~35700kg/hm2,養成率在85%以上,發病率均在15%以下。現對試驗情況作一總結和介紹,供同行們參考。

                1蝦苗的淡化與“標粗”



                由于凡納濱對蝦苗種是在比重為1.018~1.022的海水中孵化培育的,因此必須先對苗種進行淡化處理后才能在淡水中養殖。淡化的同時進行“標粗”,即將體長0.5~0.7cm、生活在鹽度為20‰的水體中的蝦苗,培育至體長為1.2cm左右、可以在鹽度為0~2‰的水體中生活的蝦苗。蝦苗淡化與“標粗”的時間一般為7~10d。

                1.1從海南省苗種孵化場選購優質蝦苗,要求是采用生態育苗法繁育,不使用任何抗生素類藥物。出苗前采用PCR方法進行病毒檢測,確認為SPF蝦苗。苗種處于后期幼體4~6期,規格在0.6~0.8cm,大小均勻整齊,體表光潔,附肢完整,尾扇張開,頂水能力強,彈跳力強。

                1.2淡化“標粗”池可以是土池、高位池,也可以是水泥池,要求位于成蝦養殖池附近,所在地電力充足,水源充沛,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子保水性能好,不滲水,以單池面積12~36m2,水深1.0~1.5m為佳,長方形、圓形或方形均可。池的上方和四周搭建防雨和保溫設施。水源為養殖場附近的河水,要求pH值在7.0~8.0,透明度30—60cm,溶氧量在5mg/L以上,無工業、農業和生活污水污染,附近農田不噴灑農藥,尤其不能施用對蝦苗影響非常大的菊酯類農藥。

                1.3淡化前將培育池清理干凈,安裝好進排水口,排水采用插管式排水管。池內注入約80cm深的淡水,每6m2設置長1m的橡膠曝氣管。用漂白粉殺菌消毒,劑量為20mg/L。徹底曝氣72h。測定余氯的含量,如果水體中有余氯,應用硫代硫酸鈉消除,劑量為5~10mg/L。

                1.4放苗前5d,依照上海藍海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專利號為200510023392.4)“白對蝦養殖用人工海水晶”配方配制海水,使其鹽度與育苗場出苗時的鹽度一致,一般在20‰左右。配制完成后曝氣24h待用。

                1.5在淡化池的人工海水中添加枯草芽孢桿菌10mg/L和光合細菌40mg/L,以凈化水質。放苗前在池水中添加EDTA二鈉,劑量為4mg/L。放苗前2d調節水溫,使池水溫度達到25~30℃。采用地熱水加溫或電熱加溫的方式調節水溫,也可用熱水爐加溫。

                1.6選購的SPF蝦苗空運到目的地機場后,立刻用汽車運到試驗點。先將苗袋放人淡化池中,解開扎口后逐漸往袋內加入池水,待苗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后再放苗入池。淡化“標粗”的放苗量一般為2萬~3萬尾/m2。淡化用水應來自專用的蓄水池,用漂白粉5mg/L消毒殺菌。淡化開始時池內水位在80cm左右,此階段只加水不換水,加水量多少酌情而定,保證每天鹽度下降2‰左右。當水位加到1.0~1.2m之后開始換水,先抽出一部分池水,再加到原來的水位,也可以邊加水邊讓其自然溢出。當池水鹽度降為0~2‰時淡化結束。

                1.7投喂高質量的微囊飼料(車元、蝦康)和蝦片、BP、螺旋藻粉。微囊飼料占80%,其它飼料占20%。投喂量:早期0.5g/萬尾,第2d起每天增加10%,日投6次。同時每天投喂鹵蟲無節幼體2次,投喂量4~5g/萬尾。

                1.8定期適量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枯草芽孢桿菌的用量為10mg/L,光合細菌為20mL/L。在蝦苗入池ld后投放,第2d起用量減半直至出苗。微生物制劑既可分解水中的有機質,又能有效控制水中氨氮和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長,從而有效預防了對蝦病害的發生。

                1.9蝦苗入池第3d起開始吸污,將底部的糞便和剩余飼料吸出,以減少對養殖水體的污染。每天關注水質和溫度變化,并做好日常記錄。各種水質因子的具體指標應控制如下:溫度25~30℃。氨氮≤0.4mg/L,N02-≤0.2mg/L,COD≤10mg/L,pH7.8~8.3。

                1.10當培育池內的鹽度淡化到0~2‰后,便可放水出苗,將蝦苗放養到成蝦養殖池內進行養殖了。因蝦苗多在凌晨蛻殼,所以出苗應在傍晚進行,這樣蝦苗比較“老壯”,放養成活率高。同時應避免在雨天和高溫天氣出苗。



                2成蝦養殖



                2.1成蝦養殖池選擇在水源豐富,交通方便的地方,要求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方形池的面積為3~10畝(15畝=1hm2,下同),池角為圓形或方形切角,中間設排污管。若是長方形池,長寬比為2:1或3:1,按比例在池中心線上設置2個或3個排污管。長方形池以南北走向為佳,這樣既可減少池埂受到風浪沖擊的面積,又能增大池水的受風面積,有利于給池水增氧。蝦池深1.8~2.5m,養殖期間可保持水深在1.2m以上。池底平坦,略向中心排水管方向傾斜,傾斜度為30cm,以保證池水能自流排干。池埂坡度為1:2。沙土或沙壤土因土質松軟,應適當加大坡度,池埂用PVC膜作護坡。

                2.2水源應符合國家漁業用水標準,附近無工業污染,也無其他生活污水排放。按1:20的比例設置蓄水池,并在春季前完成蓄水。水質要求:pH值7.5~8.5,溶氧量在5.0mg/L以上,COD小于5mg/L,其它指標均符合漁業水質標準。

                2.3高密度零換水養殖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因此要在養殖池內鋪設生物濾料(生物包),并設置新型底部微孔曝氣增氧裝置,同時配備水車式增氧機。生物濾料采用百傲能生物基,它具有高效生物過濾、富集生物餌料、提供良好棲息地等三重功能,生物掛膜快,使用壽命長,可在養蝦池中發揮強大作用。濾料采用排隊式鋪設,數量為每20kg蝦產量配置1m2的生物基。使用生物基可以有效控制水質,將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全程控制在安全范圍之內。

                底部微孔曝氣增氧裝置選擇從美國進口的管徑為25mm的微孔橡膠曝氣管,并配置風壓在20~30kPa的羅茨鼓風機或雙段式旋渦風機,用PVC軟管和硬管連接鼓風機和曝氣管。這種增氧裝置的增氧效率可達到每小時3.2kg/kW。一般每50kg蝦產量配置100W,即每畝配置0.75~2.0kW。水車式增氧機主要用于沖水,使池水能按照一個方向旋轉,便于中間排污。每3畝池只要配置2臺0.45kW的增氧機即可。

                養殖裝備須在池塘第一次進水后全部安裝完成。

                2.4年前將池水排干,暴曬至池底龜裂,再根據池底的污染程度采取相應的清淤或改良措施。暴曬后進行翻耕和泡塘沖洗。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每畝再用生石灰150kg或漂白粉15~20kg清塘。若池中螺螄、野雜魚過多,可用清塘劑殺滅。養殖池第一次進水控制在70~2250px,養殖中途再加水至水深1.2m以上,之后只需及時補充蒸發、滲漏及排污后損失的水,不必換水。

                2.5放苗前7~15d,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培養基礎餌料生物。如果肥水效果不好,每畝可添加磷酸氫二鉀200~500g,同時添加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用量各為20mg/L。經培肥后的水體呈嫩綠色,透明度以30~1000px為佳。

                放養一定的濾食性魚類,以鳙為主,適當搭配鰱,數量為20尾/畝。在蝦苗長到4cm后放養少量的肉食性魚類,如黃顙魚、斑點叉尾鮰,數量為3~5尾/畝。

                2.6成蝦養殖全部選用購進SPF蝦苗后自己淡化“標粗”的苗種,規格為1.0~1.2cm,活力好,腸道清晰,無病毒。放養量根據養殖池的條件和養殖技術來確定。要達到高產,放養密度一定要高,一般為10萬~15萬尾/畝。蝦苗入池前檢查池水的溫度、鹽度和pH值,要盡可能使養殖池的條件與苗種原來的生活環境條件相一致。選擇風和日麗的日子放養。

                2.7選用蛋白質含量在38%~42%的顆粒飼料,按“四定原則”投喂,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開始時每天投喂3~4次,時間分別為6:00~7:00,10:00~11:00,15:00~16:00,20:00~21:00。以后隨著對蝦的生長增加投喂次數,從6:00~22:00,以每3h投1次效果最好,下午和晚上的投喂量約占全天投喂量的60%以上。投飼量根據水溫、天氣、水質和吃食情況等靈活掌握,通常為蝦體總質量的5%。如果投料后2h還有剩料,應馬上減量。

                2.8養殖期間,采取各種措施控制水體pH值在7.5~8.5,透明度30~40cm,氨氮≤0.2mg/L,亞硝酸鹽≤0.1mg/L,硫化氫≤0.05mg/L,溶氧量4mg/L以上,COD≤15mg/L。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劑(枯草芽孢桿菌和光合細菌)調控水質。前期用光合細菌有助于肥水,并能分解水中的氨氮、亞硝態氮等有害物質,消除池底黑臭,減少發病因子,促進蝦的生長。如水體的pH值低于7.8,應及時用生石灰進行調節,用量為5~10kg/次;如pH高于8.5,應添加碳酸氫鈉來增強水的緩沖能力,穩定pH值。適當控制藻類的過度生長也有利于控制和穩定pH值。每天中午及黎明前開啟增氧機增氧,以后逐漸延長開機時間。必要時投放“固氧”增氧。等到蝦的規格到達120尾/kg后,底部微孔曝氣器從晚上20:00一直開到翌日早上6:00。

                2.9及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特別是Vc、Ve和鈣鎂離子,以采用在飼料中添加的方式更為有效。

                2.10種植一定量的金魚藻,放養濾食性魚類和河蚌螺類,以控制藻類數量。

                2.11有益微生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水體中添加一定量的葡萄糖有利于有益菌的生長,每15—20d添加一次,每次添加量為5kg/畝。

                2.12蝦長到體長3~4cm后開始往蝦池加水,每天加10~20cm,直至加滿。滿池后不換水,僅補充蒸發、滲漏和排污減少的水量。蝦長到6cm后開始排污,每次排污5~10min,排水量在0.5~1.0cm。

                2.13采用生物濾料凈化水質,養殖過程中一般不再使用消毒劑,殺蟲劑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但須選擇對有益微生物殺傷力不強的殺蟲劑。

                2.14定期檢測氨氮、亞硝酸鹽、COD、pH值和弧菌的量,并做好記錄。

                2.15飼養凡納濱對蝦,選用優質生態苗并管理好水質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對于細菌性疾病,用碘制劑治療最為理想;而對于凡納濱對蝦的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

                2.16采用輪捕的方式,捕大留小可以提高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用網片編織成的地籠網是最理想的捕蝦漁具。



                3總結與討論



                3.1關于蝦苗培育

                3.1.1目前凡納濱對蝦的苗種大部分來自海南。海南生產的蝦苗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各育苗場生產的苗種質量參差不齊,放養劣質或低質量的蝦苗會影響后期的養成率。因此,為保證較高的養成率,應選用優質無特定病毒的苗進行淡化“標粗”。淡化的速度前期可快一點,每天可降低2~3個鹽度;當鹽度降低到5‰時,減緩淡化速度,每天不超過1個鹽度。采用淋水的辦法淡化效果最好。如果條件允許,將淡化“標粗”分成2個階段進行更為理想,即第一階段將4~5mm的苗“標粗”到8~9mm,第二階段將8~9mm的苗“標粗”到2cm左右。

                3.1.2隨著溫室大棚的不斷推廣,蝦苗的放養時間已越來越早,上海地區3月初就可以放苗,但必須注意溫差。放養密度一般在150萬~225萬尾/hm2。放養密度高時必須要注意水質的變化,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劑以改善水質。

                3.2關于飼料

                目前養殖戶普遍單一地使用配合飼料來喂養凡納濱對蝦,實際上該蝦是雜食性品種,可以在顆粒飼料之外定期適量投喂一些活餌或冰鮮魚。蝦的主動攝性很強,因而適當減少日投喂次數,延長投飼的間隔時間對飼料系數的影響不會太大,日投3~4次是比較合理的。

                3.3關于活菌制劑的使用

                目前活菌制劑還沒有國標,因此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對于枯草芽孢桿菌,購買正規廠家的產品無疑是最佳的選擇,而自己培養光合細菌最能保證質量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活菌制劑的用量并非越多越好,應按照產品的活菌含量確定合理的用量,一般以3000億~30000億活菌/hm2為基準。使用頻次應根據水質狀況來定,一般為7~10d-次。

                3.4生物基

                零換水養殖池中,需要對有機物進行徹底的分解,以保持水質優良。一般的養殖池中缺少微生物的附著表面,影響了微生物的繁殖。生物基具有可供微生物附著的巨大的表面面積,可以使有益微生物快速繁衍,快速凈化水質,同時為蝦類提供了棲息場所。養殖行業最為頭疼的亞硝酸鹽累積問題,在使用生物基后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3.5底部微孔曝氣增氧機

                作為一種新型的增氧裝置,底部微孔曝氣增氧機一直受到公眾的質疑。原因有三:劣質產品充斥市場,安裝復雜,價位較高。實際上,底部增氧對于凡納濱對蝦養殖池是非常有效的增氧設施,不僅增氧效果好,而且能大大改善蝦池底部的水質,電耗也低。關鍵是要選擇購買并安裝質量好的產品。

                3.6零換水

                養殖對蝦采用零換水方式,存在的最大問題是COD太高和硝酸鹽的累積。前者大量消耗溶解氧,并可引起弧菌的大量生長;后者雖然沒有毒性,但過高的硝酸鹽含量對凡納濱對蝦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利用中間排污槽及時排污,同時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放養濾食性魚類,基本上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如果是工廠化養殖,還需要采取其它方法。

                3.7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主要取決于目標產量、蝦苗的質量、養殖池的條件和養殖的技術水平。一般情況下,凡納濱對蝦的放養密度:土池8萬~10萬尾/畝,高位池12萬~15萬尾/畝,水泥池20萬~25萬尾/畝。

                3.8病害防治

                凡納濱對蝦的主要疾病是病毒性疾病。對此類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應從育苗一開始就注意預防,從苗種和水質兩個方面著手。一定要用仿生態法育苗,不能使用抗生素育苗,否則蝦生長慢,抗病能力差。而通過在蝦池內放置百傲能生物基,安裝底部增氧裝置并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劑,能夠明顯改善并且有效控制水質。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