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雷州東里一養殖南美白對蝦鋪膜塘,塘底面積3.5畝,水深1.5米。
3月31日放養150萬尾蝦苗標粗,放苗后發現小蝦苗不下底(蝦農俗稱“漂苗”)。
4月1~9日,一直有一部分小蝦苗不下底,風尾的水面上漂有少量蝦苗,用手可直接撈到,蝦苗有“白身”現象。
4月10日,放置料罾,開始投喂商品料,蝦苗陸續上罾,發現料罾的蝦有紅肝、蝦殼紅點多現象(見圖1),而且風尾處仍有漂苗現象,直徑60cm的圓形料罾有100多條蝦苗。
4月15、18日,分別用“優肽”3瓶外潑。
4月20、22日,“肝膽康”3包+“三黃散”5包+“速解安”3包外潑。
4月23日,已無漂苗現象,但料罾仍有部分蝦苗紅肝、蝦殼紅點多等現象。
4月24、27日,分別用“優肽”3瓶外潑。
5月1日,“肝膽康”3包+“三黃散”5包+“速解安”3包外潑,下午取蝦觀察,仍有少部分蝦“白身”,但總體上基本康復(見圖2)。
5月5日,吃料穩中有升,投喂10斤料/餐。
5月10日,拉苗過塘,約550條/斤,約780斤,約43萬尾,成活率30%。
分析:1.放苗后苗不下底,且放苗第三天蝦苗有“白身”現象,應該是蝦苗從苗場出來時就有質量問題。從外用“優肽”有一定效果來看,應為細菌感染引起,如果在早期直接外用抗菌藥物可能效果更好。
2.當地共有5口塘放養該批苗,放苗后都不下底,且都有“白身”現象。有2口在第三天直接排塘;另2口用“優肽”和“肝膽康”處理一次,用藥后效果較明顯,但是幾天后病情反復,也放棄繼續治療排塘;只有該客戶堅持用藥,維持到過塘。(利洋水產藥店東里店李揚武提供201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