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質水溫:
南美白對蝦在自然海域棲息的水溫為25—32攝氏度,對水溫變化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對高溫的變化能力要顯著強于低溫;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適應水溫可為15—40攝氏度,對高溫極限耐受能力可以達到43.5攝氏度(漸進式升溫);在規模化養殖中最適水溫為25—32攝氏度,水溫低于18攝氏度,停止攝食,長時間水溫處于15攝氏度蝦會出現昏迷狀態,低于9攝氏度時死亡。通常養殖的幼體在水溫30攝氏度生長速度最快,個體質量大于12—18克的蝦體在水溫27攝氏度左右生長較好;養殖水溫長時間低于18攝氏度或高于33攝氏度時,對蝦處于脅迫狀態,抗病力下降,食欲減退或停止攝食。長期暴雨之后,水位暴漲,極易發生漫塘、潰壩情況。暴雨后水溫突降,易引起魚蝦應激反應。氣壓降低,溶解氧下降,易發生泛池。
2、溶解氧:
暴雨雷陣雨天氣過后池塘易出現大面積缺氧。洪水帶來水質惡化,生物耗氧上升,致使水體溶氧量下降;排洪水溫急劇下降,在水體表面形成張力,直接阻礙了空氣中的氧氣進入水體;洪水帶來的大量泥沙經過沉淀后,在池塘底部形成沙層,使得池塘內水體不能正常交換,一旦遇到天氣突然變化,底部的有害氣體打破溫躍層和底部的沙層,就會導致蝦塘內的蝦大面積缺氧;大量的泥土顆粒及臟物附著在蝦鰓上,致使蝦類的呼吸嚴重受阻。經常開動增氧機增加溶氧打破溫躍層,泛塘出現的頻率不是很高,但一旦暴發,容易形成大批魚類死亡。
3、水的PH:

南美白對蝦一般適于在弱堿水體中生活,PH值以7.8—8.3較為適宜,當水體PH值低于7時,南美白對蝦會處于脅迫狀態,出現個體生長不齊整,活動受限制,影響正常脫殼生長;當水體PH值低于5時就不利于養殖了,當處于較高的PH水體條件下,水中氨氮的毒性將會大大增強,同樣不利于蝦的健康生長。弱酸性雨水不斷注入池塘,導致池塘水體pH值降低,極易引起池塘養殖魚蝦產生應激反應;雨水沖入鹽度急速下降,會引起滲透壓功能不能適應,產生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