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了高溫暴雨,迎來秋高氣爽。我們的小龍蝦養殖到了哪步環節?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什么?有哪些變化和挑戰?需要把握與利用哪些優勢?達到什么目的?如何著手?
季節交替是自然的神奇,千年農耕,總結出了24節氣。它對耕墾,播種,培育管理和收割有幾千年的指導意義。同為農業的水產,共仰自然的小龍蝦養殖,池塘底、水、草,肥、菌、藻,都受光、氧、溫的變量影響。我們在組織生產時,總是要立足于小龍蝦天然的生物生理習性,把握底質、水質、水草的依存變化關系,兼顧肥力、菌相、藻相的平衡,參考季節、晴雨、溫差及風向的影響來維護生態,保障小龍蝦的生存和成長。那么夏~秋季節的交替有哪些變化?

1、太陽已如一個即將沉睡的醉漢,烈度減輕,睡意來襲,憨態可掬。溫度似抱著幼子的母親,溫暖又深情。小龍蝦不再拼命藏匿,覓食趨于強勁。水體少了高溫的催化,富營養化減弱,水華、藍藻暴發的壓力減輕。
2、暴雨像蹄聲遠去的駿馬。秋風輕拂,溫情脈脈。飄雨貼身,宛若無痕的春夢。小龍蝦又開始活躍于水草,攀爬于泥涌。甚至有抱仔的母蝦開始散仔。
3、伊樂藻重新煥發生機,漸漸堅挺,逐步青蔥,不知無覺枝繁葉茂。
4、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品種豐富多樣,繁衍加速。
5、單細胞藻類種群擴大,水色,要么正午金黃發亮,要么早晩碧綠清爽。
6、水體透明度日漸改善,既不如高溫般渾濁,又不似冬寒里清瘦。
當然,我們巡走于田埂,不再酷熱難擋。細篙飄撐于池塘,不覺疲倦。可以說,這個季節,這種環境,對我們小龍蝦養殖來說,是非常利好的。

這個時期的稻蝦養殖,我們如何把握?達到什么目的?怎樣著手呢?
我們的目的有2個。
1、利用暖秋天氣,加強圍溝內生態維護,為迎接首批抱仔母蝦散仔創造一個相對優良舒適的環境。
2、參考局部短時天氣變化,周全小龍蝦的生理平衡。兩者齊頭并進,協調促進,催長規格。為來年的早苗早蝦作鋪墊。
圍繞這二個目標。我們需要做的是:
1、及時底改,秋涼之后,圍溝內水體表層溫度下降,表層水的密度變大,單位體積的水體重量增加,高溫期上中層水體中的懸浮物下沉,及時底改就變得迫切起來。
2、補充碳源,促進碳氮平衡,同時培育菌種,加強池底與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轉化,促進水體的自肥、自養、自循環。
3、擇機適當補充有機質、少量油脂和礦物質,擴充營養源,為水體中的龍蝦、水草、藻類及其他微生提供營養。同時調節水色,避免后期溫度逐步走低,透明度升高,造成陽光直射池底,光照和溫度激活池塘底部的青苔孢子,給來年的青苔泛濫埋下隱患。還可以培育浮游生物,為幼蝦提供天然的開口餌料。
4、擇機交替投喂,催長規格。
5、及時補充鈣鎂,調節水體硬度,促進幼蝦蛻殼生長。
6、勤下草肥,保障水草的葉綠度,充分發揮水草吸附毒性,凈化水質,釋放溶氧,調節生態的作用。
7、參考局部短時天氣變化,提前采取措施,加水促流,并補充微量元素,增強小龍蝦的自持免疫抵抗力,減輕應激反應,減少損耗和死亡,盡最大限度的保住勞動成果。

當然,前期沒有清塘除雜的,要抓緊清塘除雜,為早出的首批幼苗,創造一個無天敵的生存環境。前期沒有來得及干溝曬底的,可以少量多次的潑灑一點生石灰,但注意錯開培菌培藻的環節。圍溝,沒有水草的,要搶抓時機,移栽少量沉水植物。這種天氣與溫度,水草的存活和長勢,尤為迅速。
總之一句話,趁秋高氣爽的適宜環境,制定方案,釆取措施,精管細養,為來年的早苗早蝦作鋪墊。
針對稻蝦,早,可以搶占價格高位,爭創經濟效益。早,可以通過循環不停的起捕,調節密度,減輕生態壓力,利于催長和齊整規格,減少病害和死亡。早,可以盡可能利用立春剄清明前后,樹長草發,百花盛開,小龍蝦生長旺季,延長首輪起捕周期,提高產量。可以說,早決定了稻蝦盈虧生死。而早的關鍵,絕不是看到苗后想辦法,而是早作預案,果斷執行,靈活調整,精細管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