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品種中,我們總能聽到長白豬、大白豬等名詞,難道這些豬不是同一個品種嗎?其實并不是,大白豬又稱大約克廈,原產于英國,適應性強,是一種分布最廣的主導瘦肉型豬肉,而長白豬原產于丹麥,因毛色全白而得名,現小編將長白豬與大白豬的區別介紹如下:
長白豬的介紹
長白豬原產于丹麥,原名蘭德瑞斯。由于其體軀長,毛色全白,故在我國通稱長白豬。
長白豬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廣東、河北等省。 我國飼養的長白豬,來自六個國家,體型外貌不盡一致。
六十年代引進的長白豬,經過多年的馴化,體型也有些變化,由清秀趨向于疏松,體質由纖弱趨向于粗壯。
初引進時,往往因蹄底磨損或滑跌而發生四肢外傷或不能站立。目前其蹄質較堅實,四肢病顯著減少。
長白豬成年公豬體重246.2±9.4公斤,體長175.4±2.1厘米,胸圍151.5±1.9厘米,體高84.6±1.5厘米;
成年母豬相應為:218.7±0.09公斤,163.4±1.12厘米,139.9±1.47厘米,81.1±1.35厘米。
長白豬具有適應性好、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而且母豬產仔較多,奶水較足,斷乳窩重較高。但體質較弱,抗逆性較差,對飼養要求較高,多病。
大白豬的介紹
大白豬,特稱為「英國大白豬」。輸入蘇聯后,經過長期風土馴化和培育,成為「蘇聯大白豬」。后者的體軀比前者結實、粗壯,四肢強健有力,適于放牧。
十八世紀于英國育成。 約克夏豬是豬的一個著名品種。原產于英國約克郡(Yorkshire,英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舊郡,一九七四年分割為NorthYorkshire,SouthYorkshire及WestYorkshire),由當地豬與中國豬等雜交育成。全身白色,耳向前挺立。有大、中、小三種,分別稱為「大白豬」、「中白豬」和「小白豬」。
大白豬屬腌肉型,為全世界分布最廣的豬種。體長大,成年公豬體重三百至五百公斤,母豬兩百至三百五十公斤。繁殖力強,每胎產仔十到十二頭。小白豬早熟易肥,屬脂肪型。
中白豬體型介于兩者之間,屬肉用型。中國飼養大白豬較多。 體型高大,被毛全白,皮膚偶有少量暗斑;頭頸較長,面寬微凹,耳向前直立;體軀長,背腰平直或微弓,腹線平,胸寬深,后軀寬長豐滿;有效乳頭6對以上。
生產性能:具有產仔多、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胴體瘦肉率高、肉色好、適應性強的優良特點。 后備公豬6月齡體重可達90~100Kg,母豬可達85~95Kg。成年公豬體重250~300Kg,成年母豬體重230~250Kg。生長肥育豬體重30~100Kg階段,日增重750~850g,飼養利用率2.7~3.0,達100Kg體重日齡160~175d。體重90Kg屠宰,屠宰率71%~73%,腿臀比例30.5%~32%,背膘厚2.05~2.5cm,眼肌面積平均32~35cm2,瘦肉率62%~64%,肉質優良。初產母豬產仔數9.5~10.5頭,產活仔數8.5頭以上,初生窩重10.5Kg以上,35日齡育成數7.2頭以上,窩重57.6Kg以上,育成率88%以上;經產母豬產仔數11~12.5頭,產活仔數10.3頭以上,初生窩重13Kg以上,35日齡育成數9.0頭以上。窩重83.7Kg以上,育成率92%以上。
長白豬與大白豬的區別
長白豬的特點:全身被毛呈白色,頭小清秀,顏面平直。耳向前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個后軀肌肉豐滿,蹄質堅實,體軀前窄厲害呈流線型。體軀長,有16對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頭6~7對。 長白豬原產于丹麥,我國1964年開始從瑞典第一批引進,目前在我國長白豬有英系、法系、比利時系、新丹系等品系。生產中常用長白豬作為三元雜交(杜長大)豬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在現有的長白豬各系中,法系、新丹系的雜交后代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比利時系后代體型較好,瘦肉率高。
大白豬就是大約克夏豬,大白豬的特點:大約克夏豬全身皮毛白色,允許偶有少量暗黑斑點,頭大小適中,鼻面直或微凹,耳豎立,背腰平直。肢蹄健壯、前胛寬、背闊、后軀豐滿,呈長方形體型等特點。
關于長白豬與大白豬的區別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大家對于兩者之間應該有更好的了解吧,但在飼養工作中,無論是長白豬還是大白豬,都應做好飼養管理、役病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