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品種育成
湖北白豬是在湖北省武昌、漢口一帶選育的豬種,為了適應國內市場,主要是香港市場對瘦肉型豬需要的不斷增長,自1978年起,開始培育瘦肉率較高,肉質好,生長快,飼料報酬高,適應湖北地區高溫、濕冷的環境條件,并具有較好繁殖力的新品種。據雜交試驗的結果,確定用長白公豬與地方通城母豬雜交,得到一代雜種母豬,再用大白公豬雜交,得到“大長通”雜種公母豬,選擇其中的優秀雜種后代進行橫交,組成Ⅰ、Ⅱ、Ⅲ系品系群,通過群體繼代選育方法進行系統選育,于1986年基本育成。
㈡ 體質外貌
湖北白豬被毛白色(允許眼角周圍有暗斑),耳向前傾或下垂,中軀較長,腿臀豐滿,肢蹄結實,有效乳頭6對以上。
㈢ 生產性能
湖北白豬成年公豬體重230千克,成年母豬體重200千克。初產母豬平均產仔10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2.28頭。育肥期日增重607克,90千克體重屠宰,屠宰率67.69%,背膘厚33.5毫米,瘦肉率55.18%。
㈣ 雜交利用
以湖北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豬雜交,雜交優勢明顯,杜×湖雜種一代育肥豬20~90千克階段日增重650~750千克,飼料轉化率1:3.1~3.3,胴體瘦肉率62%以上,是開展雜交利用的優良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