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改
土改進有的農戶養當地土種豬,喂10多個月才長70~75公斤,經濟上很不合算,應改喂三元雜交豬或雜優豬。
單改復科學試驗證實,用單一玉米喂豬,料肉比為7∶1;用玉米和麥麩混淆喂豬,料肉比為5∶1;用玉米、豆粕、麥麩加預混料配制的混淆飼料喂豬,料肉比可達2.8∶1。倡導接納復合原料配制的飼料喂豬。
熟改生飼料煮熟后營養至少喪失10%,加上剩食放置時間長易變質,容易造成中毒或腹瀉。應改熟喂為生喂。
老改新不停接納先進技能,改變傳統飼喂要領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用手段。今朝有一種活性微生物飼料已投放市場,用這種飼料喂豬成本低、豬生長快,同時飼料易生存且保質期長,綠色環保,喂法機動,并能有用提高豬的康健程度。
混改分大、小豬只要分隔豢養。若大、小豬放在一路混淆豢養,大豬吃得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瀉,小豬搶不上食,餓肚子。
散改圈豬在散養時勾當量大、耗損能量多、飼料轉化率低,而改為圈養后,豬吃飽就睡,可有用提高日增重。
治改防不少養豬戶存在“重治輕防”的思想,治病時樂意費錢,而防疫時卻不肯費錢。應樹立“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
八定
按時天天喂豬的時間、次數要固定。按時飼喂不僅能使豬糊口有紀律,并且有利于消化液的排泄,從而提高豬的食欲與飼料操縱率。
定量喂食要把握好數目,不能忽多忽少,以免影響豬的食欲,造成消化不良,降低飼料操縱率。
定質在配制飼料時,起首要切合豢養尺度,要科學地擺設精、粗、青飼料的比例,且飼料的種類與比例要保持相對的不變,不行變更太大,如許可提高豬的食欲,提高飼料消化率養殖村養豬頻道與操縱率。
定人定人飼喂可使豢養員對豬的習性有具體的相識,同時豬也能順應飼喂要領。需換豢養員時,應實施“老帶新”,等新豢養員認識一段時間后再換。
定位要使豬養成吃、拉、睡定位的杰出習慣。進豬前應對圈舍舉行徹底清掃、消毒,并在睡的處所放些墊草,拉的處所撒一些水,吃食的處所撒少許食品。前3天應勤掃除,勤調教,一般3天后即可形成“三定位”習慣。
按期驅蟲一般應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各驅蟲一次,育肥豬可每1~2個月驅蟲一次。
按期防疫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兩季舉行按期防備接種。仔豬滿月后應接種副傷寒凍干弱毒疫苗,隔3~7天再接種豬瘟、丹毒和肺疫三聯苗。除通例防備外,須要時還須接種腦炎、口蹄炎、附紅細胞體等疫苗。
按期消毒一般應每隔3~7天對圈舍及情況舉行一次消毒。消毒可用石灰乳、火堿、生石灰粉、10%的漂白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