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于橋水庫水清質優,本年薊縣加速實行水資源掩護工程,在庫區周邊村鎮推廣生態床養殖技能,實現畜禽養殖分泌物零污染。
走進于橋水養殖村養豬頻道庫北岸馬伸橋鎮南太平莊村馬玉坤家的蛋鴨養殖場,成群的鴨子在圍欄里悠閑地散步、吃食,馬師傅開著小型旋耕機在鴨舍的生態床上翻耕。“從前院子里處處是鴨糞,臭氣熏天。此刻改造成生態床養殖后,糞便污水都沒有了!”馬師傅告訴記者,鴨舍里的生態床由鋸末、秸稈、麩皮等構成,內里拌入的發酵菌種可剖析雞鴨糞便形成有機肥料,實現糞便污水零排放。馬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6000只鴨子日分泌糞便70平方米,從前需要天天雇人清算,費時艱苦還污染情況。此刻不僅可節流水電費80%以上,還能節約飼料10%閣下。
隨后,記者來到生豬養殖戶王強的養豬場,豬圈里80余頭大豬正悠閑地吃食。“生態床墊發酵后會發生熱量,即便是冬天也能讓豬舍保持在22℃至30℃之間,并且豬圈潔凈了,豬也少生病,出產出來的都是安心肉。”
薊縣畜牧業成長辦事中間生態床技能改造小組組長魏子金先容:“養禽圈舍內操縱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與鋸末、稻殼等墊料制作生態床,禽只分泌物和墊料混淆,通過有益微生物的發酵,使個中有機質獲得充實的剖析和轉化,從源頭實現環保無公害。”
薊縣庫區辦主任李福奎暗示,庫區周邊村鎮從客歲起推廣生態床養殖技能,今朝已有1000余養殖戶使用,本年底,周邊4000余養殖戶將所有運用該技能,估計可實現年減少總氮236噸、總磷27噸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