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和往常一樣,威遠縣碗廠鎮屠宰戶譚啟明又在四處買豬。譚啟明嘆息道:“此刻養豬的農夫越來越少了!”
十年前,周遭五里內,他就能買到農戶養的豬,甚至農夫賣豬“還要排著隊等他頷首”。十年后的今天,他買豬要到四五十里外的處所,反過來還要“求著農夫賣豬給他”。
譚啟明買農戶散養生豬難并不是個例。
按照內江市畜牧食物局觀察顯示,2000年從前,我市農戶散養生豬比例達80%,而今朝全市農戶散養生豬比例平均18%,最低一個村僅有5%,最高一個也僅30%。
怪事 市場“熱”,農夫養豬熱情卻“冷”了
筆者近幾日走訪內江市場發明,內江市場的豬肉零售代價在12~15元/斤閣下。
“此刻的豬肉代價是2013年夏歷新年以后最高的代價。”東興區和平橋一農貿市場的商販告訴筆者,從今朝來看,豬肉代價還算可觀。
市畜牧食物局出產科技科科長鐘守明也認為,本年下半年生豬代價形勢杰出。他闡明說,按照“豬周期”的成長和消費淡旺季的轉換紀律來看,8月以后生豬代價上升速率加速,2014年元旦、春節時代將進入一個岑嶺期,生豬代價估計在10元/斤以上,豬肉代價估計將回升到20元/斤閣下。
縱然瞥見豬肉代價形勢一起走好,農夫的養殖熱情卻“熱”不起來——
隆昌縣云頂鎮板栗村是個典型的農業村,養豬原本是村民的首要經濟來歷,可如今養豬的人卻在日漸削減。
該村村支書曾澤先先容,村里共440多戶人家,包括范圍養殖戶在內,養豬戶才四五十戶,比例僅10%多一點。她說:“此刻各人不肯意養豬了,縱然養豬也是不拿來賣的,而是留來本身吃的‘年豬’……”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東興區、威遠縣、隆昌縣等地多家農戶發明,原本可以養十來頭豬的欄舍里此刻根基上空了出來,零星地堆著一些雜物,有的甚至還改成了喂雞、養鴨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