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雀鱔

鱷雀鱔:別名雀鱔_福鱷_大雀鱔_幽靈火箭_錘骨雀鱔_鱷魚火箭,為雀鱔目、雀鱔科、大雀鱔屬、骨舌系列品種,原產于北美洲墨西哥至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區,野生于熱帶及亞熱帶的河流、湖泊、沼澤等淡水水域,偶爾進入河口或海濱等汽水水域。1803年命名。兇猛的淡水巨型食肉魚類,屬史前魚類,已在地球繁衍1億多年。身披硬度與人牙齒相當的,超硬琺瑯質魚鱗,印第安人會拿來作為寶石。曾一直被歸為雀鱔屬,1976年,才獨立為大雀鱔屬。魚肉可食,但魚卵有劇毒。
雀鱔科2屬7種中,體型最大、最兇猛的一種,體長最大可達3m,因奇特的吻部外形而得名。如鱷魚般的短吻,密布兩排匕首般鋒利的牙齒,有極強的破壞性,如若放到天然水域,會對當地水體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它幾乎通吃。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180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褐色_灰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兇猛
適宜溫度:23℃±5℃
酸堿范圍:7.2±0.4
硬度范圍:14±4
壽命年限:40年
食物飼料:魚類
鱷雀鱔形態特征 >
體長120-180cm,重45-72kg。魚身呈長筒形,吻部前突。背部呈褐色或橄欖色,腹部則較為淺色。顏色通常為深橄欖綠色,背兩側是褪色的灰白色,腹部白色。背鰭,尾鰭和臀鰭有黑點。翅片,特別是腹部,腹鱗通常具有紅粉色色調。鰾有鰾管與食道背部相聯,鰾多分室,形如肺,鰾壁密布微血管,可營氣體代謝。具后凹椎體及近歪形尾,系低等硬骨魚。
鱷雀鱔飼養方法 >
單獨生活,日行性,白天通常浮在水面上曬太陽,隆冬季節潛入深水區休眠。經研究表明,它不會主動攻擊體形大于自身1/2的獵物或人。但如果被激怒,也會出現主動攻擊人類的情況。它沒有咀嚼的功能,進食只能靠吞,最大可以吞下身體1/4的食物,主要以其它魚類為食。壽命26-50年,最高記錄75年。
鱷雀鱔雌雄分辨 >
雌魚比雄魚略大。
鱷雀鱔繁殖方式 >
雄魚6歲,雌魚11歲,達性成熟。鱷雀鱔每年5-8月交配產卵,雌魚每次產下14-20萬枚卵,但只有極少數僥幸躲過天敵成功孵化,卵呈淡綠色,有劇毒,為粘性,粘附于水草或礫石上,孵化期約6-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