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涂魚

彈涂魚:別名,為鱸形目、蝦虎魚科、彈涂魚屬、蝦虎系列品種,原產于亞洲東南部沿岸河口、港灣、紅樹林區,咸淡水域的淤泥、灘涂處。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河口沿岸均有分布。1757年命名。多數魚類如果離開了水就會缺氧窒息而死。然而,彈涂魚除了用鰓呼吸外,還可以憑借皮膚和口腔黏膜的呼吸作用來攝取空氣中的氧氣,可以離開水體生存很長時間。利用發達的胸鰭,可起到前肢的作用,在陸地自如活動。當向前運動時,腹鰭起著很好的支撐作用。在樹上時,腹鰭就像吸盤,幫助身體附著樹上。
小型食用魚類,肉味鮮美、食物鏈短、養殖成本低、投資成本低、魚病少、易于養成、活魚耐長途運輸、營養豐富,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廣泛食用佳品,需求量較大。此外還可作為雞鴨家禽的飼料。
生存環境:汽水
最大長度:9cm
形狀分類:圓柱
顏色分類:褐色_棕色
活動區域:底層
飼養難度:較難
性情習性:領地
適宜溫度:25℃±3℃
酸堿范圍:7.4±0.3
硬度范圍:12±4
壽命年限:7年
食物飼料:雜食
彈涂魚形態特征 >
體長4-9cm。體長形,側扁,背緣平直。頭稍大,亦側扁。吻短,前端近截形。眼位于頭側上緣,間隔很小,很突出,似有柄,能活動。前鼻孔小,短管狀,垂于上唇。腹鰭胸位,合為圓盤狀,后緣有深凹刻。左、右腹鰭基部愈合且愈合膜發達。尾鰭圓矛狀。背側褐色,微綠,向下色漸淡。背面及側上方有小黑點。鰭灰黃色,后背鰭有2條藍黑色縱帶紋,背鰭上緣白色。
彈涂魚飼養方法 >
生長適溫24-30℃,水體含鹽比重1.01-1.02。暖水性近岸小型底層魚類,有挖鉆孔道而棲息的習性。其孔口至少有兩個,一處為正孔口,是出入的主通道。另一處為后孔口,是出入的支通道。孔道為Y型,也可做產卵室。冬季水溫14℃以下時躲藏于洞穴越冬。有太陽的好天氣,即使是冬季也會出來攝食活動,身體被太陽曬干時即回到水中,主要以底棲硅藻為食。
彈涂魚雌雄分辨 >
彈涂魚繁殖方式 >
產卵期5-8月,雄彈涂魚會向雌彈涂魚表演舞蹈,以表達自己的愛情。它們鼓起鰓,弓起背,支起尾鰭,扭動身軀。當雌彈涂魚被其魅力傾倒,向其靠近時,雄魚會繼續用表演的方式引其入自己的洞穴。彈涂魚的受精卵被精心嵌在孵卵室泥壁上,受精卵要待上一星期后才發育成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