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蝦

                羅氏沼蝦稻田養殖技術介紹

                編輯:   時間:2018-06-08   瀏覽:

                1.田塊選擇

                稻田要求進、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沒有工業污染;田埂、田面不滲不漏,保水性能較好;土質以黏壤土為宜,土壤肥力較強;通電、通路、通訊方便,苗種、飼料、商品蝦便于出入。稻田面積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在8~10畝,為便于統一供水、供種、用藥、治蟲,提高規模效益,最好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選擇集中連片稻田,發展羅氏沼蝦養殖,實行專業生產,集約經營。

                2.田間蝦溝

                稻田養殖羅氏沼蝦的養殖溝有:

                (1)寬溝式: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距田埂2~3米處開挖養蝦溝,溝寬4~6米、深1.2~1.5米,成環形,坡比為1:2.5,一般不再挖田間溝。養蝦溝占整塊稻田面積的20%左右。開挖出來的土用來加高加固田埂,整平田面。

                (2)壟溝式:沿稻田四周距田埂1~2米處開挖寬1~2米、深0.8~1米的養蝦溝,再在田間每隔5~6米開挖一田間溝,溝寬1米、深0.6米,環溝與田間溝相通。有的還可在稻田一角開挖寬3~5米、長8~10米、深1~1.5米的暫養溝,用于培育蝦種和收獲成蝦,養蝦溝面積占稻田面積的20%左右。

                3.排灌水系統

                根據稻田總面積進排水量的需要,建好電灌站,再在每一塊田上建好進排水渠,通常是高灌低排,進、排水要設有安全網罩。

                4.苗種放養

                (1)清溝消毒:放種前20~25天進行清溝消毒,每公頃養蝦溝用生石灰900~1125千克或漂白粉潑灑,殺死有害生物。待毒性消滅后即可進水,進水口要用40~60目網袋封好,以防野雜魚進入。

                (2)施基肥:蝦溝進水后水深保持在60厘米左右,每公頃施有機肥1.5萬~3.0萬千克,同時還可放一部分螺螄。

                (3)移栽水生植物:蝦種放養面應移栽馬來眼子菜、輪葉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水草覆蓋面積為1/3。

                (4)放種量:通常計劃產量為每公頃300千克的,可放0.8厘米的蝦苗6萬~7.5萬尾或1.5厘米以上的蝦種3萬尾;計劃產量在每公頃450千克以上的,可放0.8厘米的蝦苗9萬~11.25萬尾或1.5厘米以上的蝦種4.5萬尾。

                5.飼料投喂

                堅持定質、定量、多點、分次的投喂方法,要求餌料新鮮適口,質優量足,投喂均勻,使蝦吃飽吃好,促進生長。在羅氏沼蝦生長旺季,要根據天氣、水質、蝦的生長活動等情況適時調整投飼量。一般每長1千克羅氏沼蝦需配合飼料1~1.5千克,螺螄10~20千克,或配合飼料2~2.5千克,小雜魚100~125千克。放養初期水中浮游生物比較豐富,所以不投飼料;放養7~10天后,就可以開始投喂飼料,每天3~4次,時間為7:00、12:00、16:00、22:00。養殖中后期,每天投喂2~3次,一種是上午7:00,投喂日料量的1/3,傍晚17:00~18:00投喂2/3;另一種是在晚上22:00增加一次投飼,這樣每次各投日料量的1/3。

                1.水質管理

                由于稻田水體比池塘水體小,因此水質較難調控,在管理上的要求更高。在放養初期水深可控制在0.6~0.8米,以提高水溫,培育天然餌料,促進蝦的生長。7~9月,可逐步加深水位到1~1.5米,尤其在8、9月的高溫季節,水質極易變化,應每1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3。如遇連續陰雨低壓天氣,應及時沖水,增加溶氧。

                2.水稻的移栽與管理

                水稻應選擇抗病力強、病蟲害少、莖稈堅硬、耐肥力強、不易倒伏、株型良好、穗大粒多的粳稻品種,雜交粳稻、普遍雜交稻亦可。

                (1)稻田耕作:冬閑田或一熟漚田要冬耕凍垡,春耕春耖,施足基肥,耙地整平,6月上旬移栽秧苗。三麥、油菜等前茬作物田,則要在5月下旬將夏熟作物全部收割完,每公頃施人畜糞肥3萬千克或餅肥3000~4500千克,然后上水翻耕,平田整地。秧苗栽插前,每公頃再施尿素375千克,磷肥600千克,增加肥力,6月10日前后栽插秧苗。

                (2)栽插密度:株行距為0.15米×0.15米或0.15×0.2米左右,保證每公頃基本苗在150萬株左右。

                (3)肥料運籌:施足基肥,追肥以尿素為主,主要在分蘗期、幼穗分化期以及增穗壯粒期施用,每公頃每次施75千克,外加氯化鉀20千克。

                (4)除草治蟲:雜草及稗草要人工清除,病蟲害則以預防為主。8月為二代二化螟發生期,可在產卵高峰期降低稻田水位,使二代二化螟產卵部位下移,到卵孵化高峰期再加高水位,悶死蟲卵。雜穗至齊穗期,每公頃用5%井岡霉素150毫升加水噴霧,可防治紡枯病和稻曲病。用藥時一要注意濃度,二要在用藥后及時加注新水,改善水質條件,確保羅氏沼蝦安全。

                (5)烤田:在水稻生長中期要烤田,一般是保持畦面有5~6厘米水位進行不脫水烤田,或采取短時間降水輕擱,水位降至畦面露出水面即可。

                3.收獲。

                (1)羅氏沼蝦捕撈:應根據市場行情、氣候水溫變化確定捕撈時間,一般在9月中下旬開始起捕,到10月下旬捕撈結束。捕撈方法一可干溝捕蝦,二可用魚種網圍蝦,三可在排水口設網放水捕蝦。

                (2)水稻收割:水稻收割通常在霜降前后進行,如羅氏沼蝦未捕完,應先降低水位,待田面露出來后再行收割。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