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處暑,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后長江以北的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華南地區的降溫要到寒露之后,而這期間晝夜的溫差逐漸增大,水體慢慢進入“同溫期”,水溫才會不斷下降。白斑癥病毒病即當前養殖朋友俗稱的“紅體病”的適宜水溫在22-28℃,所以每年的10月份是“紅體病”高發。
如何預防白斑癥病毒病,即養殖朋友說的“紅體病”(如下圖)?筆者談談多年生產實際的體會。眾所周知,病毒病是易防不易治。預防的重點在以下幾方面:
1、蝦苗不帶病毒,選擇信譽好的公司的蝦苗(如利洋蝦苗);
2、切斷傳播途徑,水源經過處理再使用、防小蟹子進入池塘傳播和飛鳥叼病蝦傳播等,特別是“紅體病”的重災區;
3、增強蝦體的抵抗能力(免疫力),建議在“紅體病”高發的一個月之前,堅持內服“LY-生命素+低聚糖-500+營養快線”。
4、防應激(即誘發因素),是防止“紅體病”突發的重要措施。這一階段的應激主要有:
(1)“同溫期”的返底,故10月份有些池塘易水渾、易缺氧、易黑斑、易黑鰓和易生纖毛蟲等,造成蝦體質下降,提前改底(如“福地安”)十分必要;
(2)遇到大風或下雨天時,水溫下降,及時抗應激(如“激活Ⅱ+活力鈣”)很重要;

白斑癥病毒病的紅體蝦

白斑癥病毒病的紅體、游塘的蝦
(3)9月份常常有晨霧,這時多處于低壓期,防缺氧(如“氧速保”或“速解安”)造成的影響不可輕視;
(4)慎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劑或殺蟲劑,建議選用生態消毒劑(如“優肽”)、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如“永樂碘”)和抑蟲、驅蟲的環境改良劑(如“底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