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地區是溫棚養殖南美白對蝦集中地,每年的2-5月是土池放苗的第二季。這個季節由于天氣回暖,氣溫逐漸回升,加上有時候雨水較多,每年的養殖成功率不算很高。
現筆者將在龍海地區總結觀察到幾點容易見到的問題分享一下。
1、放苗期
正月期間放苗,這時水溫大概在25度以下,上料臺大概需要25天左右。這期間管理要點是抑制弧菌和酸堿度不要太高,酸堿度控制在9.0以下。如果酸堿度較高,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導致肝臟發育不好,引起腸炎或者偷死。
比較好的方法:水自然腸康專用每瓶兩畝加紅糖浸泡12-24小時后晚上倒到塘里,第二天使用調水專用。腸康可以連續使用兩次。如果將要或者剛上料臺,底益凈除臭型一包三畝頭天晚上撒到池塘中間。這樣使用的好處避免出現那種看起來藻色單一,很“硬”的水,同時控制酸堿度不會太高,使水色看起來有點軟黏性。

2、上料臺
上料臺后到100多頭這個階段,蝦開始快速生長階段,吃料增加較快。尤其清明前階段,早晚溫差較大,水溫回升到25-28度區間,病毒和細菌容易繁殖,同時蝦蛻殼較頻繁。每年的清明和寒露都是一年當中小蝦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多補充有益菌對其他有害菌可以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可以起到保持水質穩定的效果。2016年二三四月春天連續陰雨天時間很長,蝦雖然長的慢,但成功率還算比較好。個人感覺原因在于氣溫比較穩定,晝夜溫差小,水質穩定的原因。
這個階段比較好的調控方法:上午巡料時,調水專用一包三畝加漁水旺速肥型一桶六畝潑灑,兩天后使用底益凈降解型生物地改分解池底有機物。這階段多使用有益菌,如芽孢菌,乳酸菌,EM菌等,可以交替使用,投喂飼料時添加生物菌酶制劑,如酵美香,有助于穩定水質和使蝦腸道增粗。

3、后期階段
水溫升到28-32度階段。這個時候氣溫較暖和,溫棚內開始出現悶熱,氣壓低,導致水中和土池底部溶解氧急劇減少。池底底部有害氣體(如硫化氫和甲烷)和有害厭氧菌大量滋生,更加重了池底的耗氧因素,導致亞硝酸鹽升高。更嚴重的晚上溶解氧低,會倒藻。
比較好的方法:如果天氣長期較好,可以開始陸續拆保溫薄膜,增加通風使空氣流動和降溫,可以增加水體溶氧量。晚上使用增氧顆粒配合底益凈除臭型一包兩畝,往池塘當中較臟的部位撒,連續多天晚上使用效果更好。
希望自己的一些總結可以給您帶來一些最實用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