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即鹽場蓄水池,被廣大養殖朋友用于養殖南美白對蝦或斑節對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汪子”養蝦屬于散養模式,放養密度低,天然餌料豐富,蝦長勢快、體質好、抗病力強,主要特點是低產量、大規格、對蝦肉質佳。但由于近年塘租上漲過快,放養密度增加,養殖問題也隨之增多,蝦長勢慢、規格小,病害頻發等問題尤為突出,經濟效益嚴重受損。因此,“汪子”養蝦模式的改進已刻不容緩,本文就此提出幾點解決方案,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1、自標苗
自主扣棚標苗。選擇優質一代苗(P4-P5階段),標粗至1.5-2.0cm,然后按標出量放苗,但密度應低于7000尾/畝。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投苗的成本,還可提高放苗成活率,并解決前期投喂問題。
2、培餌料
池塘一般面積較大,大量投喂顆粒料性價比低,因此培養池塘生物餌料尤為重要。使用微生物制劑培養,不僅成本低、性價比高,而且調水效果明顯。建議使用“利苗多”、“利餌多”和“三環活力源(肥水型)”,培養快、數量足,且能分解水中有機質,穩定水體。
3、常調水
池塘發生水變、倒藻、底臭、地皮上浮等,均會對蝦造成嚴重的影響,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含量高,使蝦長期處于應激或亞健康狀態,易發生病害。因此,解除水中毒素、保持水體穩定尤為重要,建議定期使用“碧水安”、“速解安”解毒、調水,效果明顯,在水紅、降雨前后使用效果更佳。
4、多增氧
夏季高溫多雨,池塘易發生缺氧,嚴重影響養殖成功率。建議使用“底加氧”、“速解安”改底、增氧,安全性及性價比高,增氧效果明顯,尤其適用于“汪子”養蝦模式。

5、勤拖底
池塘大多為淺灘,水深僅50-70cm,底棲藻類易大量繁殖,養殖各階段均易發生氣泡病,進而導致死亡。建議在船尾懸掛鐵鏈,每次喂料或觀察時進行拖底,降低底層氣體飽和度,減少發病率。

“汪子”養蝦模式的成本越來越高,養殖風險也愈演愈烈,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我們將全身心投入,為您的養殖成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