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蝦病害頻繁,各種“蝦病”紛紛擾擾,但在我們技術服務過程中發現,其實很多病害并不完全是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而是環境惡化、或因環境惡化后導致的繼發感染引起。
自2014年至今,我們多次與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等科研機構一同下到蝦塘一線,搜集了許多“病蝦”進行病原分離,發現很多病例,如偷死、白便、厭食和瘦身病等,與病原體并沒有直接關系,主要還是由環境惡化引發的。
2014年海南正強羅研華總經理、技術總監朱行超與海南大學謝珍玉博士到海南萬寧采集蝦樣。


2015年海南正強技術部朱工、鄭工與海南大學謝珍玉博士及其科研組研究生到海南昌江、東方等地采集蝦樣。
在對惡化的池塘水環境分析中發現,目前水體有機污染與水體自凈能力已不匹配。由于水環境普遍已遭到有機污染,而水體的自凈能力不足,導致水體變臟、發粘,造成缺氧,從而引發水體中有機質厭氧分解產酸產毒,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以及因水體缺氧致使致病菌暴長,這就是對蝦頻頻發病的兩大原因——中毒和感染。
如何判斷對蝦已中毒?該如何防控?
一、觀察肝臟(蝦苗階段較多,但放苗前幾天不算)。如果料臺上對蝦的肝臟顏色不一致,有紅色、黑色和黃色等多顏色(此現象我們稱為整池花肝),說明部分對蝦已中毒。

二、觀察體色。當提料臺觀察對蝦時發現一群對蝦中有正常體色的,也有體色微紅(多數伴隨著紅腿紅尾),說明部分對蝦已中毒。
三、觀察蝦情。當有蝦跳、爬邊時,及時檢測水質指標,如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或pH偏低時,說明部分對蝦已中毒。

防控措施:
當池塘的蝦符合第一項時,一般上午使用水毒凈+魚蝦衛士,晚上使用福地安+降解靈片。
符合多項時,我們采取以下措施:上午使用水毒凈+速安,下午使用五星護衛,晚上再用福地安+降解靈片。
技術支持/朱行超
圖/東少、朱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