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胰臟?
肝胰臟簡稱肝,又稱為消化腺,或稱中腸腺,或稱肝胰腺,由中腸進化而來。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吸收貯存營養物質、能制造凝血因子、代謝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激素等。肝臟受損,對蝦全身器官將會崩潰。
養殖中肝臟的養護是提高對蝦養殖成功率的首要任務,科學投喂將決定了肝臟的維護。但如何將科學投喂-護肝運用到實際操作上?
首先要了解對蝦何為轉肝以及在養殖中影響對蝦肝臟的一些問題,然后在通過科學的投餌方式來進行調節或改善這些因素對肝臟的影響。
轉肝過程——肝臟的變化
膽主要起解毒的作用,但是對蝦不同于其它動物,它有肝卻無膽。因此,對蝦的肝臟又扮演著一個角色——排毒解毒!同時,對蝦肝臟也是對蝦免疫系統、消化系統里的重要角色。肝臟調節至關重要,因此轉肝轉的不好將影響對蝦機體。對蝦轉肝的過程中,共經歷四個時期:同質期、轉料期、包膜期、黃膜期。
同質期
放苗第2天—15天即投粉料階段,對蝦體長約0.8-2公分,對蝦由苗場里投喂蝦片,養成的黑紅肝色——轉變吃粉料顏色即為同質期。(這個階段對蝦吃什么顏色的東西就形成什么樣的肝色!)
轉料期
放苗后15-20左右,對蝦體長2.5-3公分,對蝦開始由吃粉料轉變吃顆粒料,對蝦肝色發生細微變化,肝色由原來的淡黃色轉變深黃色。
下一個階段白色包膜即將出現,水質調節至清爽階段。(清水派、肥水派)

包膜期
放苗第20-25天,體長約3-4公分,肝胰臟前段部分顏色呈飼料顏色。
肝胰臟末端出現白色包膜線,包膜由肝胰臟下方往上面包成一條白線條后,即完成了對蝦轉肝的又一過程。但是包膜出現不意味著肝胰臟轉肝完成,還有經歷一個黃膜期!(白色包膜不能超過肝臟整體的1/3)

黃膜期
放苗后35天左右,體長5-6公分,白色包膜漸變成黃色膜,這個時期即黃膜期。經歷到這個時期,即完成對蝦的整個轉肝過程。
黃膜期對蝦攝食兇猛,這個時期要注意預防脂肪肝腫大以及肝紅問題。
肝胰臟怎么養護?
在養殖過程中,蝦病預防成功的關鍵在護肝,肝損則病生。肝胰臟具有解毒的作用,同時也是對蝦的免疫器官。
1、內服益生菌群減輕肝胰臟消化壓力
對蝦的消化系統比較簡單;肝胰臟分泌消化酶主消化,益生菌群在腸道里產生內源酶輔助消化。因此經常內服益生菌群有助于減輕肝胰臟分泌消化酶的壓力。
2、減輕對蝦肝胰臟的解毒壓力
第一從水質調節出發,因此在轉肝期這個階段,水質以清爽為主。水質清爽,藻毒素以及在水質惡化后的底毒素對肝胰臟的解毒壓力。(個人主張清水放苗養蝦,這樣在轉肝期間水質不易濃濁,無死藻毒素沉積,肝臟就無需分泌解毒因子,繼而減輕肝臟的解毒壓力。)
第二在轉肝期內服“維C+6黃”解毒降肝火,預防肝紅。

3、提高對蝦的腸道蠕動能力,助吸收營養物質
養殖中定期內服“噬弧菌”清理腸道有害菌,降低腸炎的發生率,提高對蝦的蠕動能力,繼而減輕肝臟壓力。(拖便就意味著腸炎的發生)
4、提高對蝦體質減輕肝胰臟免疫機制壓力
定期內服“黃芪多糖或免疫多糖”有助于提高對蝦免疫機制,從而從減輕對蝦肝胰臟過度分泌免疫因子這塊,調理肝臟壓力!

投喂不合理容易產生肝臟問題
1、投餌不合理,暴飲暴食加重肝臟負荷。
在突然加大投喂量及多餐投喂,就會給對蝦的肝臟帶來一定的消化壓力,表現的一個臨床癥狀就是——肝紅腫大。

2、長期內服中草藥類藥物,會對肝臟造成嚴重的損壞。
其一,由于對蝦的消化道為一根較短,無回旋的直管,因此對粗粉狀的中草藥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難度,故而給對蝦的肝臟造成一定的消化負擔壓力。
其二,是藥都有三分毒,中草藥也如此,所以中草藥將直接對肝臟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從而加重對蝦肝臟的解毒壓力。
其三,中草藥類藥物會破壞腸道菌群,當菌群不復存在了,微生物菌群就無法代謝出生物酶來補充對蝦內源酶的不足,這樣就會加重對蝦分必消化酶的壓力。內服中草藥過量,會出現的臨床癥狀;白肝包膜大,占肝臟的三分之二。

包膜偏大
3、腸道缺乏益生菌群
對蝦的消化系統,主要是肝臟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腸道浮動促進消化,以及腸道中益生菌群代謝出的生物酶來輔助消化食物。
因此,腸道在缺乏益生菌,就無法代謝出生物酶,從而給腸道或肝臟的消化帶來一定的壓力。隨著對蝦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更多的人為了追求高密度、高產量的養殖,對蝦的攝食量及攝食餐數都要比早先養殖大很多,在這種高攝食量的養殖模式下,因缺乏益生菌群無法代謝出生物酶,就完全依賴于對蝦肝臟分必消化酶進行消化吸收,久而久之,蝦易出現爆肝。

4、轉料不正常
養殖前期習慣性投餌較晚,部分蝦以攝食土皮、死藻或有機質為食物。臨床癥狀;黑肝、綠肝、肝包膜不清晰等問題。這些肝問題若長時間沒有調整過來,對蝦就難以正常上料和轉肝。如果有這種肝問題出現,其實就是一種危險警示。


紅黑肝對比
“小蝦和小孩子一樣都一定的行為習慣,剛開始對蝦接觸到的食物如果是開口料,那么經過幾次的攝食就會慢慢轉料。但是,當對蝦第一次接觸到的食物是有機質類或底泥的東西,如果在沒有特定的誘食調節,對蝦就會以攝食有機質為食演變成一種的行為習慣,繼而演變成黑肝——腫大。如果此時不加強轉料,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到后面越難轉料。”有些養殖戶會發現,養殖中總有那么一些對蝦爬在塘邊和氧機旁吃食死藻和青苔,甚至有些蝦會在下風口處吃食有機質泡沫。養殖中如果有發現這種情況,就說明塘里一定有部份蝦沒完全轉料,那些轉料不正常的蝦會像一殼老鼠屎一樣影響一鍋湯。帶來的影響將是爆發性的病害。

黑肝腫大
5、投喂維生素過多
投喂維生素過多,會影響肝臟的維生素失調!內服維生素雖然可以防止肝細胞老化或修復肝細胞,但是過多就會損壞對蝦肝臟——肝腫大。(一周5次)

6、投喂的飼料營養不足,會嚴重影響肝功能
投喂的飼料中缺乏脂肪、蛋白質、糖分、A、B、E族維生素六大營養成分中的任何一種,肝臟維護就無法正常進行。
脂肪,肝細胞的主要組成部分;
蛋白質,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長的重要物質;
糖分,合成糧原,抵抗毒素的進攻;
A族維生素,防止肝細胞壞死;
B族維生素,修復肝細胞;
E族維生素,防止肝細胞的老化;
肝細胞的正常帶謝將受到損壞,新細胞不能及時生長,肝臟易萎縮或腫大。

肝萎縮
7、內服抗生素類藥物
內服抗生素類藥物,會破壞南美白對蝦的腸道菌群和免疫機能。
其一,抗生素類藥物會在腸道殺菌,限制了有益菌群的生長。
其二,抗生素類藥物會直接影響肝臟及骨骼的發育,繼而影響對蝦的生長。
肝臟問題與水環境變化息息相關
1、水環境惡化,死藻沉積,對蝦因攝食死藻造成肝中毒,繼而萎縮病變。
其一,吃食死藻難以消化,肝臟需要分必過多的消化酶才能消化掉,加重肝臟消化壓力。
其二,藻毒素將直接毒害對蝦的肝臟,造成中毒性肝萎縮。


中毒性肝萎縮——肝膜綠

肝胰臟對比
2、長時間處于這種饑餓狀態下
水環境惡化對蝦不攝料,長時間處于這種饑餓狀態下,對蝦的肝臟會受到一定的損壞,肝細胞修復與代謝將受到阻礙!建議在養殖中為了修復水環境故而停料,但是不能超過兩天以上。
所以放苗后,投餌要易早不易晚。
3、有害藻類產生的毒素,對肝臟的影響。
其一,有害藻類(藍藻\綠藻\鞭毛藻)過多的水體會引起水體溶解氧的不足,在這種水體環境中對蝦攝食就會隨著溶氧量波動大,處于饑餓或半饑餓狀態下,對蝦的肝臟將造成一定的損壞。
其二,有害藻類釋放的藻毒素,直接毒害肝臟(綠肝)。

4、天氣波動大,影響腸胃消化波動
天氣的變化影響對蝦的攝食量,在天氣變冷的過程中,對蝦就連續幾天不攝食或減半攝食;天氣回溫后,攝食量恢復,但,在經過幾次如此波動大的變溫過程中,部份蝦就會出現了空腸空胃或肝萎縮的癥狀。
養殖到了末季,出現肝壞死或肝萎縮的現象比較多,主要以小蝦為主,因為小蝦抗水環境變化能力差,出現天氣波動大的情況,小蝦就出現了肝壞死。當在養殖中遇到變溫天氣時,環境維護是很關鍵的。

5、水環境突變引起的應激反應,會損壞對蝦的肝臟
肝臟是對蝦的免疫器官,主要作用是用于產生免疫因子,在水環境變化時,對蝦需要產生一定的免疫因子來抵抗水環境帶來的應激。
當在養殖中經常出現應激反應,這樣會加重肝臟產生免疫因子的壓力,繼而損壞肝臟,易爆發病毒病(病毒肝對比)。

1、來源:水產熱點(Shuichanredian)
2、作者:栟茶店技術部—幫成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