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白斑綜合癥

癥狀
1、養殖蝦厭食,攝食減少或停止攝食,死蝦空胃。行動遲鈍,彈跳無力,靜臥不動或游動異常(圍著他邊在水面兜圈或在水中翻滾),這種行為上異常行為可在幾小時內重復出現,直到最后無力活動,腹面朝上慢慢沉到水底,或被其他對蝦吃掉。
2、患病的對蝦在胸腹部常有白色或暗藍色的斑點,使整個蝦體在外觀上呈現一種花斑樣改變。而患病的斑節對蝦在瀕臨死亡時則顯示出明顯變藍的現象,并多伴有腹部肌肉混濁。一些幸存的對蝦可緩慢恢復正常。個別蝦可在甲殼、鰓部的表皮下出現大量黑色素斑點。
3、發病后期蝦體皮下、甲殼及附肢出現白色斑點。甲殼軟化也較常見,頭胸甲易剝離,殼與真皮分離。肝胰腺呈棕黃色且易碎。發病的對蝦活力下降,應激性下降,病害呈暴發性,死亡率高,因此稱為暴發性白斑病。

發病原因
1.清池不徹底。特別是養蝦老池或養魚池,底泥較多,以后則隨水溫升高而引發。
2.蝦苗自身攜帶病毒。在池水惡化及病菌侵襲時而引發致病
3.投餌不足或投喂劣質餌料。對蝦長期處于饑餓狀態,營養不良,導致體質較差,免疫力下降,誘發細菌及病毒病。
4.水源不足或池塘滲漏,使池水處于長期老化或不穩定狀態,甚至消毒不及時,而導致發病。
5.放苗密度過大,致使發病快,傳染率高。

病毒性白斑:病蝦胃空,頭胸甲和腹甲易剝離,甲殼剝離后對著光線看可見白斑(與細菌性白斑不同),體表粘附污物。
處理方案
1)選擇大型的育苗場,不選帶病毒蝦苗。
2)停料或減少投喂。
3)多開動增氧機,保證水體溶解氧在5mg/L。
4)池塘對蝦白斑綜合癥占百分之20以內,可以使用碘類消毒劑配合五黃應激保肝液2畝/瓶進行水體消毒,嚴重時可以連潑兩天。
本病也可能是細菌(弧菌)或其它原因(如營養缺乏造成應激)引起。癥狀上略有區別:細菌性白斑的頭胸甲剝離后,對著光線看,甲殼完好;病毒性白斑的甲殼剝離后,對著光線可見白點。雖然二者可能同時發生,但病灶很少重疊。
處理方案
1)停料或減少投喂。
2)多開動增氧機,保證水體溶解氧在5mg/L。
3)池塘對蝦白斑綜合癥占百分之20以內,可以使用茶麩20斤/畝進行浸泡后取浸泡液全塘潑灑。24小時后再使用鈣中鈣2畝/瓶配合三株噬菌王2畝/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