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是我國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大區,本人通過在海南某示范點的檢測工作以及對周圍區域養殖戶的拜訪發現,養殖戶最關心的水質指標無外乎是NH4+(NH3)以及NO2-N含量的高低。確實,隨著水產養殖的發展,高產高密度養殖的比例越來越高,養殖水體常常因為殘餌以及對蝦糞便的積累過多而引起水質惡化,使水體中的營養元素氮變成有害物質,引起對蝦發病甚至死亡。經過走訪了解,養殖戶不能科學合理的投喂以及檢測水質指標,對NH4+(NH3)和NO2-N的檢測的認識還停留在數據本身:使用調水產品后含量下降就認為NH4+(NH3)、NO2-N等有害物質已經消失,不需再去檢測,等到白對蝦再次發病時才會關注。本文就池塘養殖水體中氮元素的轉化、無機氮與對蝦養殖的關系以及無機氮(NH4+(NH3)、NO2-N、NO3-N)檢測數據分析方法的分享做一個綜述。

海水中氮的轉化關系(圖片來自于《海水養殖水化學》王憲編著)
1、無機氮與南美白對蝦養殖的關系
養殖水體中的無機氮一方面是藻類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的形式,在適宜的濃度范圍內,增加池塘的天然生產力,另一方面,當水體中氨氮含量過高時,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對白對蝦產生有害影響。養殖水體中的無機氮主要以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氨氮NH4+(NH3)的形式存在。
NH3能通過白對蝦的表面滲入體內組織,造成白對蝦組織的損壞;NH3從水中滲入血液后將血紅蛋白的Fe2+氧化成Fe3+,抑制了血液的載氧能力,嚴重時引起白對蝦的死亡。NH4+因帶電荷,通常不具備滲透能力,對白對蝦無害。一般池塘水體氨氮檢測的濃度是NH3與NH4+的總和,在PH、溶解氧、硬度等水質條件不同時,氨氮的毒性也不相同。一般來說,氨氮的毒性隨PH的增大、水溫的升高而增大;為保證對蝦的健康養殖,NH3的濃度最好控制在0.02mg/L以下。養殖戶可根據表1的數據進行初步的估算。

NO2-N對白對蝦的危害只要是通過呼吸作用,將水體中的NO2-N帶入白對蝦血液中,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高鐵血紅蛋白,抑制了血液的載氧能力,從而導致白對蝦缺氧,嚴重時窒息死亡。水體缺氧,偏酸會加重亞硝酸鹽的毒性。
一般認為NO3-N對白對蝦不會產生危害。但是,有報道稱NO3-N含量過高會對魚類產生危害,且NO3-N在水體中不易被藻類所利用,有可能發生反硝化作用導致氨氮增大的可能性。因此,NO3-N也是需要持續關注的水質指標。
2、養殖水體無機氮數據分析
表2和表3海是海南某對蝦示范點的一個月無機氮指標檢測結果,表4是對表2和表3檢測數據的分析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兩口示范塘的無機氮之和標準誤差較小,該池塘一個月的無機氮總和基本沒發生變化,這些數據表明:在溶解氧充足的情況下(#3示范塘溶解氧平均值為10.49mg/L;#4示范塘溶解氧平均值為9.16mg/L),脫氮作用可以不略不計,這與脫氮菌或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比較活躍的研究結果是符合。只要不出現極端情況下,池塘養殖水的氮含量只會多不會少(投喂量的增多)。因此,大多數養殖戶關于使用調水產品后氮含量會明顯減少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示范塘NO2-N和NO3-N的含量也基本未發生明顯變化,這些數據表明:在養殖前期,該兩口示范塘未發生明顯的硝化作用,進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不是優勢種群;示范塘的氨氮含量也沒有明顯的變化,這些數據表明:在養殖前期,盡管隨著對蝦養殖的延續,投喂量會增加、對蝦個體會增大、殘餌和死藻會增加,但只要管理好有益藻類的生長(研究表明,絕大多數藻類總是優先吸收利用氨氮),微生物的氨化作用與藻類的同化作用就會形成有機氮和氨氮之間轉化的良性循環:既降低了餌料系數、降低了氨氮含量積累過高產生的毒性,也使得有益藻類生長旺盛,產生足夠的氧氣,降低增氧機的使用頻率。
通過數據分析,還可以預測示范塘對蝦養殖中后期的氮元素轉化趨勢:在保證溶解氧滿足對蝦生長需求的前提下,飼料投喂量會逐漸增多,殘餌率以及糞便也會相應的增加,當養殖水中的氨氮含量超出藻類的吸收能力,硝化細菌開始發揮作用。這個時期,對于微生物的調控顯得至關重要。
通過水質數據的檢測以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對蝦養殖前期重點調控有益藻類;在養殖中后期,藻類和微生物的管理同樣重要。在水質數據的支持下,合理的投喂和合理的使用調水產品,最終氮元素會在池塘水體中形成對蝦、藻類、微生物的良性轉化。通過對氮元素在池塘中的轉化關系變化以及檢測數據分析方法的分享,養殖戶可根據自身池塘的情況進行分析并改善池塘的生態環境。通過科學的檢測和管理,一定可以養出好蝦。
來源:通心粉社區
作者:通威股份檢測中心王鑫